電動汽車充電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極大地縮短了充電時間,使得電動汽車在能源補給方面正逐步接近傳統燃油車的便捷性。
這一技術飛躍不僅改變了電動汽車的使用體驗,還為行業內的超充與換電模式之爭帶來了新的轉折。華為數字能源領域的高層何波近日透露,國內市場上支持超充功能的電動汽車型號已從2022年的區區20余款激增到如今超過200款的規模,標志著乘用車全面邁入超充時代的大門。
華為早在兩年前便高調進軍電動汽車充電樁市場,計劃部署十萬座超充樁,這些樁能在短短五分鐘內為電動汽車增添約200公里的續航里程,華為形象地將其描述為“一杯咖啡的時間,滿電啟程”。盡管當時市場對此持謹慎態度,認為市場上慢充車型占主導,華為的布局似乎為時過早,但如今這一擔憂已被證明是多余的,加速布局超充樁已成為行業共識。
與此同時,比亞迪在發布其閃充電池技術的同時,也宣布將建設4000座兆瓦級閃充站,旨在解決電動汽車與充電樁的匹配問題。華為亦計劃將超充技術從乘用車領域拓展至重卡等商用車領域,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
星星充電,作為國內電動汽車充電網絡運營商的佼佼者之一,其研發高級副總裁李宏慶表示,雖然未來乘用車充電中超充的比例會逐步提升,但超充并非要排斥其他充電方式。他將電動汽車充電網絡劃分為三個場景:5-10分鐘的超充、2小時的目的地充電以及8小時的家庭慢充,強調應根據特定場景選擇最合適的充電方式。
經濟性方面,超充樁的成本是普通充電樁的1.5至2倍,因此充電站通常會在十臺充電樁中配置一臺超充樁,以平衡需求和成本。這一策略在保證高效充電的同時,也考慮到了經濟可行性。
在上海車展上,換電模式同樣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寧德時代攜手廣汽集團、北汽集團等五家車企,宣布將推出十款支持換電電池的新車型,計劃于今年第四季度起陸續上市。寧德時代在發布新一代超充電池的同時,并未減少對換電業務的投入,顯示了其在補能模式上的多元化布局。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曾預測,到2030年,電車補能模式將呈現換電、家庭充電、公共充電樁三分天下的格局。為實現這一目標,寧德時代計劃于2025年前在國內新建1000座換電站,并遠期規劃建設3萬座換電站,標志著其大規模介入換電業務。
盡管換電模式被視為一項重資產、高投入、長周期的產業,但其便捷性和靈活性等優勢不容忽視。在換電模式下,電動汽車不再受限于單一動力電池,車主可根據實際需求選用不同性能的動力電池。寧德時代已明確表示,其所有新技術都將應用于換電電池,進一步推動了換電模式的發展。
隨著寧德時代的大規模投入,更多車企也開始將資源投入到換電模式中,不再局限于蔚來等少數車企。蔚來在布局超過3000座換電站的同時,也自建了約2.6萬座充電樁,形成了充換一體站網絡。蔚來高級副總裁沈斐透露,春節期間,蔚來運營的充換一體站中,換電和充電的電量比例約為3:1,顯示了換電模式的廣泛應用。
然而,并非所有電池公司都具備介入換電業務的實力。目前,除寧德時代外,國內尚無其他電池公司涉足換電業務。一家二線電池企業高管表示,根據國內電池企業的實力,能夠運營換電業務的或許僅有寧德時代一家,其他企業因資金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有限而難以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