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兩國的頭部汽車經銷商集團相繼發布了其2024年度的財務報告,揭示了兩者在市場表現與業務結構上的異同。
在中國,中升集團以1681.24億元的營業收入繼續穩坐榜首。然而,與美國的同行相比,中升集團在市場分布和業務結構上顯示出一些差異。在美國市場,盡管Lithia Motors通過一系列戰略收購在規模上超越了AutoNation,但AutoNation在業務上的可比性更強,尤其考慮到其業務主要集中在美國本土。
對比中升集團和AutoNation的財務數據,兩者都遭遇了相似的挑戰。2024年,兩家公司的營業收入、毛利和凈利均出現下滑。新車業務受到較大沖擊,而大部分利潤依賴于售后業務。不過,中美市場的不同環境使得兩者在二手車業務深度、售后策略和新能源業務布局上呈現出差異性。
從財務數據對比來看,AutoNation在2024年的營業收入為1953.85億元,小幅下滑0.68%;毛利為349.31億元,同比下滑7.12%;凈利為50.52億元,同比下滑30.8%。相比之下,中升集團的營業收入為1681.24億元,同比下滑6.23%;毛利為106.71億元,同比下滑22.5%;凈利為31.12億元,同比下滑35.99%。盡管雙方的凈利率相差不大,但AutoNation在銷售、行政和管理成本上相對較高。
深入分析業務結構,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兩家公司盈利下滑的原因。AutoNation的業務結構相對均衡,新車、二手車和售后業務占比分別為48.8%、28.8%和22.4%。其中,售后業務中的汽配、維保和鈑噴業務繼續增長,而金融保險業務有所下滑。相比之下,中升集團過于依賴新車業務,占比高達74.54%,二手車業務占比僅為9.17%,導致新車業務的大幅下滑對整個集團的經營產生了較大影響。
在利潤層面,AutoNation的新車和二手車業務雖然毛利下滑,但仍保持盈利狀態。而中升集團的新車業務毛利為負值,即賣車處于虧損狀態,主要依靠售后業務實現整體毛利的正值。這反映出中國汽車經銷商在新車銷售上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聚焦于新車業務,AutoNation銷售31個品牌,涵蓋中端和高端品牌,新車銷量小幅增長。而中升集團更偏向于豪華車經銷商,盡管銷售體量較大,但受到燃油車市場下滑的影響,新車銷量和營收均有所下滑。AutoNation的單車營收也出現下滑,而中升的單車營收符合其豪華車經銷商的定位。
在新能源業務布局上,兩家公司也呈現出明顯差異。AutoNation仍聚焦于燃油車業務,未提及新能源業務的布局。而中升集團則積極布局新能源業務,已與問界達成合作,并計劃拓展至鴻蒙智行業務。這一差異性或許能在未來改變中美汽車經銷商的格局。
最后,在售后業務上,兩家公司均表現出對售后市場的重視。AutoNation的售后業務毛利占比高達74.60%,而中升集團則通過售后業務來填補新車業務的虧損。中升集團在售后業務上采取了多項策略,包括打破單一品牌服務模式、進入洗美業務、注重客戶運營、打造本地市場業務密度和積極介入新能源售后業務等。
通過對比中美頭部汽車經銷商的現狀,可以發現中國汽車經銷商正面臨深刻變革期。在新車銷售市場下滑、售后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中國汽車經銷商不得不做出更多的轉型嘗試和努力以適應新的市場消費環境。而那些反應不夠迅速或實力不夠強勁的汽車經銷商則可能在這一輪的變革中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