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上海車展上,智能座艙與輔助駕駛技術再次成為各大車企新車發布的核心亮點。然而,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盡管新能源車型備受矚目,燃油車在智能化方面的進展卻顯得相對低調,鮮有人問津。
盡管新能源車的市場份額持續攀升,但燃油車依然占據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這部分消費者對于智能座艙和輔助駕駛的需求同樣不容忽視。在車展現場,大眾汽車成為了在燃油車智能化領域投入最多、成果最顯著的品牌之一。
上汽大眾途昂Pro的亮相,讓不少參觀者感受到了燃油車智能化的新高度。從第一印象來看,大眾新車的智能化水平在合資品牌中堪稱翹楚。而在實際體驗中,無論是車機的清晰度、流暢度,還是操作邏輯,都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水平。
一汽-大眾探岳L同樣展現了不俗的智能化實力。隨著越來越多車企開始接入先進的智能技術,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在語音助手等方面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大眾汽車在這一領域的努力,不僅提升了用戶體驗,也進一步鞏固了其市場地位。
在智能座艙方面,由于供應鏈的成熟與強大,燃油車追趕起來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大眾汽車的車機日常使用體驗已經與新勢力品牌不相上下。而在輔助駕駛領域,盡管由于整車架構和響應速度的限制,燃油車搞輔助駕駛確實比電車更難一些,但大眾依然迎難而上,取得了顯著成果。
大眾對于輔助駕駛的理解與新勢力品牌有所不同。新勢力往往將輔助駕駛作為最大賣點,追求技術的最新與最炫。而大眾則更注重實用性和安全性,將輔助駕駛視為幫助車主減輕駕駛疲勞、提升安全性的重要配置。因此,大眾在輔助駕駛技術的研發上,更注重日常使用的細節打磨和安全性驗證。
在技術路線上,大眾一方面加大自主研發的投入,另一方面積極借用供應鏈的能力。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的最新車型都搭載了與大疆合作的IQ.Pilot輔助駕駛系統。這套系統不僅功能全面,而且在日常使用中表現出色,剎車減速柔和、入彎前提前減速、應對加塞并線車輛游刃有余。
大眾還制定了輔助駕駛技術的“三步走”戰略。現階段的探岳L已經實現了輔助駕駛1.0階段的目標,主要在全國95%的高速路段和90%的城區路段普及核心功能。今年8月份左右推出的全新速騰將搭載2.0階段的輔助駕駛系統,實現端到端大模型上車,覆蓋更廣泛的路段。而到了2026年,大眾的輔助駕駛技術將實現3.0階段的目標,在全國100%的高速和城區路段都可以使用。
總之,燃油車的智能化不僅是大眾汽車努力的方向,也是數百萬車主的實際需求。在電動化、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大眾汽車依然保持著對中國市場的深刻洞察和敏銳感知。盡管在燃油車智能化方面投入巨大卻鮮有流量和熱搜,但大眾依然選擇迎難而上,為數量上接近一半的油車潛在車主們提供更加智能、安全的出行體驗。這不僅是大眾“懂中國人”的體現,也是其在中國市場持續穩健發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