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飛速發展,一種全新的商業智能體形態正悄然崛起,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深刻反思。近日,知名學者李智勇提出了一項令人矚目的觀點:人類對AI的誤解和幻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遠超過AI本身可能帶來的問題。
李智勇指出,當前社會對于AI的基礎認知存在諸多誤區。例如,許多人認為只要學會與AI對話,就能確保安全;掌握提示詞技巧,就能延長編程生涯;甚至認為簡單部署幾臺服務器,讓員工使用AI工具,就是擁抱了AI時代。然而,這些觀念大多只是幻覺,與現實中的AI應用存在巨大差距。
為了揭示一個可能的、但殘酷的AI世界,李智勇引用了《無人公司》一書中的案例和底層邏輯。他以賣T恤的過程為例,詳細闡述了在沒有AI和有AI參與的情況下,工作流程的巨大差異。在沒有AI的時代,從市場分析、設計、生產到銷售,所有環節都需要人類驅動,流程繁瑣且效率低下。然而,在智能優先的世界中,AI可以自主完成數據收集、設計、生產和銷售工作,人類只需在關鍵環節進行輔助和檢查。
李智勇進一步指出,當前社會面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一是保持原有的工作流程,利用AI提升效率;二是全面導入AI,讓人類在必要環節進行輔助。前者依靠人類智能驅動,后者則依靠AI智能驅動。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后者將展現出越來越大的優勢。
然而,許多人對AI的幻覺卻源于思維慣性。他們潛意識地認為現有的模式會延續下去,因此試圖在現有模式的基礎上改進和提高效率。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往往只是徒勞無功。例如,有些人認為只要掌握了與AI對話的技巧,就能跟上AI的潮流;或者認為只要寫好提示詞,就能成為AI應用的核心技能。然而,在一個AI對AI為主的系統中,這些技能都將變得毫無意義。
為了去除人類對AI的幻覺,李智勇列舉了多個領域的實踐案例。例如,武漢的蘿卜快跑自動駕駛出租車項目、美國的Waymo自動駕駛汽車、抖音的全算法驅動系統以及馬斯克提出的unboxed工廠等。這些案例都展示了AI技術在不同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和巨大潛力。
其中,抖音作為一個全算法驅動的系統,其主播、算法和用戶的匹配完全由算法進行驅動。員工在系統中的角色主要是輔助算法的運行和維護系統的穩定。這種模式下,員工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時也為用戶提供了更加個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務體驗。
然而,這種AI驅動的商業智能體形態也帶來了極其殘酷的一面。例如,在蘿卜快跑的模式下,無論司機駕駛技術多么熟練,掌握了多少AI工具,都無法改變被AI替代的命運。同樣地,在unboxed工廠中,無論員工多么善用AI工具,在主流程上也不需要他們。這種模式下,人類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李智勇認為,未來社會中只有極少數人會繼續從事傳統的分工協作模式,如研發AI、研究芯片和量子計算機等領域。而更多的人則需要自己成為一個業務單元,每個業務單元都需要一個AI驅動的無人公司系統來完成賺錢的目標。這種形態下,人類將更加注重創新和創造力的發展,以適應AI時代的挑戰和機遇。
李智勇還強調了主播作為獨立經營個體的案例。在基于AI的無人公司系統中,主播只對平臺有依賴,但基本上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這種模式下,主播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用戶的需求。
李智勇最后表示,他對AI驅動的組織模式一直保持著高度關注,并深刻體會到了它在AI大模型后的加速趨勢。他認為,這種體感和大量現行關于AI的觀點存在巨大差異,因此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討。通過收集案例、實踐和技術脈絡等信息,他最終撰寫了《無人公司》一書,以期為讀者提供一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視角來審視AI時代的挑戰和機遇。
與此同時,李智勇也呼吁社會各界要正視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所帶來的深刻變革,積極適應和引領這一趨勢。只有這樣,才能在AI時代中立于不敗之地。
他還強調了教育和培訓的重要性。通過加強AI技術的教育和培訓,可以提升人們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從而更好地應對AI時代的挑戰。同時,也可以培養更多具備AI技能和素養的人才,為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