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品牌在上海車展上再次展現了其對中國市場的深度承諾與戰略布局。從40年前桑塔納的傳奇啟航,到如今“在中國,為中國”戰略的全面落地,大眾不斷在中國市場書寫新篇章。今年的車展,大眾帶來了三款由旗下合資品牌精心打造的概念車——ID. AURA、ID. ERA和ID. EVO,標志著大眾新一輪產品攻勢的開啟。
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CEO施文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大眾一直將中國視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并持續加大在中國的投入。他強調,“‘在中國,為中國’戰略的直接體現,就是我們今天展示的全新概念車型。我們與本地合資伙伴緊密合作,不斷提升本土化技術能力,這不僅是對中國市場的尊重,也是大眾汽車品牌全球戰略的關鍵一環。”
作為合資品牌的領航者,大眾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方面的決心與成效顯著。近年來,大眾在合肥投資建設研發中心,并與一汽、上汽、江淮等長期合作伙伴,以及小鵬、地平線等新興勢力攜手,積極推動本土研發,深度融入中國出行生態。大眾深知,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必須與本地生態系統共贏。
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孟俠指出,大眾已逐步突破原有全球技術體系與本地市場之間的適配障礙。通過深化本地化合作,大眾能夠快速引入并落地技術,大幅縮短新產品上市周期。按照規劃,至2026年,大眾汽車將推出11款新能源車型,此次亮相的三款概念車正是這一戰略的全面展示。
其中,ID. ERA概念車由大眾與上汽大眾共同開發,展現了大眾在增程式技術方面的探索。對于增程式技術的爭議,施文韜表示,盡管增程式技術的發展速度在全球市場不如插電式混動,但在中國市場已進入正軌。孟俠也認為,中國市場消費者需求差異大,大眾應提供多樣化的驅動方式和動力總成選擇。增程式技術未來6至8年內仍將擁有一席之地,但最終還需市場和消費者來決定。
在燃油車市場,大眾依然保持領先地位,但面對激烈競爭,大眾在華仍面臨挑戰。孟俠表示,去年大眾在中國市場銷售了220萬輛汽車,其中燃油車約占200萬輛。盡管燃油車仍是核心業務且表現出色,但來自中國市場的利潤貢獻正在下降,未來盈利能力需持續改進。孟俠預計,中國汽車市場今年將增長5%,年銷量可能達到2400萬輛左右。
電動車領域的挑戰在于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時維持產品價值。孟俠強調,大眾需要通過自身努力在電動車領域找到盈利路徑,并確保整體業務的可持續性。大眾在中國擁有3000名工程師,加上合資企業的研發力量,總共有超過8000名工程人員參與產品開發,這為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提供了有力保障。
孟俠還表示,大眾汽車始終堅持“價值先于銷量”的理念,最終的競爭應體現在產品的質量和價值上,而非單純的價格。他希望大眾能避免卷入價格戰,并在平臺開發、研發創新等方面進一步投入,確保業務的穩步發展,實現長期的利潤增長。
在車展現場,大眾還展示了其在安全方面的承諾。孟俠指出,大眾的發展節奏始終以安全為首要前提,始終堅持嚴謹的測試流程,確保系統在各種極端條件下都能穩定運行。大眾將繼續致力于為中國市場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智能電動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