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備受矚目的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車展盛大啟幕,其核心主題為“擁抱創新,共贏未來”。此次車展匯聚了近千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它們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共同展示了約1300輛精彩紛呈的展車。這一盛會不僅彰顯了全球汽車行業的最新技術成果、前沿產品及發展趨勢,更通過生動場景展現了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變革中的新活力和新風貌。
車展上,新車首發數量及其結構變化成為衡量車展含金量和預示產業未來方向的重要指標。據統計,此次車展有百余款新車首次亮相,其中新能源汽車占據絕大多數。不僅東風、長安、吉利等國內車企推出的新車更加注重電動化和智能化,就連寶馬、奔馳、大眾等國際車企也推出了從“馬力”向“算力”轉變的新車型。
在全球車展普遍面臨挑戰的背景下,上海車展依然保持了超高人氣和獨特魅力。近年來,底特律車展參展商數量銳減,法蘭克福車展遷址后仍難改頹勢,日內瓦車展也因資金問題多次停辦。盡管本屆車展前夕經歷了一些波折,如主辦方爭奪戰影響了部分車企新車上市節奏,以及近期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引發車企對流量的理性反思,但這些都未能掩蓋上海車展的光芒。
車展背后,是汽車產業的深刻重塑。一方面,產品重塑正在進行。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外資品牌,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產品研發,都煥然一新。過去以機械工程熟練程度、馬力和引擎蓋標識為衡量標準的汽車產品,如今越來越多地被軟件和算法所驅動,從“這輛車能做什么”轉變為“這輛車是否懂我”。另一方面,競爭格局也在重塑。電動化與智能化變革疊加價格戰壓力,加劇了市場淘汰賽,同時也重塑了市場競爭格局。依賴傳統燃油汽車的企業市場地位下降,而新能源汽車發展良好的車企則快速崛起。
車展還展示了汽車產業的未來趨勢。供應鏈被譽為汽車產業的“根系”,其發達程度直接關系到汽車產業的繁榮。今年上海車展首次設立了汽車科技及供應鏈展區,吸引了近50家國內外知名科技、半導體和芯片企業參展。科技公司及供應鏈企業的數量較上屆明顯增加,這體現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時代科技與汽車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在智能汽車上的應用更加深入。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屆車展上,跨國車企與中國創新力量和供應鏈的“雙向奔赴”成為一大亮點。過去,國外技術是推動中國汽車行業起步與成長的關鍵力量。如今,隨著中國本土技術的快速突破和智能電動化供應鏈的崛起,中國已從“技術引進”逐步邁向“技術輸出”。寶馬與華為、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的合作,奔馳與Momenta的牽手,上汽奧迪搭載華為乾崑的案例,都彰顯了中國科技創新的活力和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
作為上海車展40周年的慶典,這一盛會不僅是全球頂級車展的代表,更是中外經濟社會交流的重要窗口。透過這扇窗,我們不僅能洞察全球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與演進趨勢,更能深刻感受到中國經濟的超強韌性與澎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