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領域,一個備受矚目的榜單——AI2000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AMiner團隊攜手智譜AI和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共同揭曉。該榜單依托自動化算法,綜合考量了過去十年間Google Scholar的引用數據以及各大國際頂級會議和期刊的收錄情況,通過計算“AI2000 Index”指數,對全球學者的學術影響力進行了全面而客觀的評估。榜單覆蓋了全球1.3億學者和2.7億篇論文作者,其權威性和全面性得到了廣泛認可。自2020年首次發布以來,AI2000已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參考指標,不僅被人民日報、新華網等權威媒體廣泛報道,還被加州伯克利分校、康奈爾大學等國際知名學府所引用。
在2023年的榜單中,來自36個國家的學者脫穎而出,覆蓋了20個AI核心領域。其中,中國學者表現搶眼,共有280人入選,占全球入選學者的14%。在這些杰出的學者中,路新江以其卓越的科研貢獻和深厚的學術底蘊,成為了備受關注的焦點人物。近日,本報記者有幸對路新江進行了專訪,深入了解了他在中國人工智能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路新江的學術生涯充滿了傳奇色彩。早在2013年,他便受邀前往美國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并在為期兩年的學術研究中取得了豐碩成果。他發表的三篇學術論文,分別被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ACM UbiComp、ACM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Discovery等國際知名期刊和會議收錄。其中,關于移動通訊應用中加密互聯網流量服務分類的研究論文,被引用次數高達154次,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此后,路新江持續深耕加密互聯網流量分析、生成式時間序列預測及基于人類移動模式的POI需求模型等前沿領域,已發表超過60篇高質量論文,總引用次數超過1189次,其學術影響力可見一斑。
路新江的科研成果不僅數量可觀,質量同樣令人矚目。他首創了LLM驅動的表格語義解析方法、基于LLM的Table-to-Text方法以及Conformer長時序預測框架等行業領先技術,打破了技術壁壘,推動了科技成果的應用轉化。在2022年的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NeurIPS 2022)上,路新江的論文《基于擴散、去噪和解耦的生成式時序預測》備受矚目。該論文提出了生成式時序預測方法D3AVE,對時空AI方向的研究具有開創性意義。該技術在多個合成和真實數據集上顯著優于傳統模型,有效應對了現實數據中的噪聲和稀疏性,提高了預測的可靠性,并擴展了生成模型在數據稀缺場景中的應用潛力。路新江還首次在時序預測領域引入能量模型EBM,實現了不確定性可感知的時序預測,并通過自主研發的BAVE模型和引入特征解耦機制,實現了可解釋的時序預測方法。這些創新成果為時序預測領域帶來了重大突破。
除了卓越的科研成果外,路新江還積極參與學術交流活動。他受邀參加多個國際學術會議,如ICLR、NeurIPS、IJCAL、TheWebConf等,并擔任審稿人和特邀嘉賓。在這些會議上,他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見解,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寶貴的建議,促進了學術思想的碰撞與融合。他的專業知識和嚴謹態度贏得了會議組委會的高度贊譽,多次受邀參與活動,進一步提升了他在國際學術界的聲譽和影響力。
在科研項目方面,路新江同樣表現出色。他擔任了多個國家級課題的負責人,如重點課題《時空大數據挖掘在城市規劃中的實踐與探討》以及《基于深度學習的地圖AI向導智能路徑規劃算法研究與優化》等。在這些課題研究中,他將自己在時空AI領域的研究成果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致力于解決城市規劃、智能導航等實際問題。他的研究成果為相關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創新性的解決思路和方法,推動了科研成果在實際應用中的轉化。
路新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貢獻不僅體現在科研成果和學術交流上,更在于他對行業的引領作用。他憑借深厚的學術積累和持續的創新精神,不斷突破技術難關,推動時空AI領域的發展。他與頂尖學者的學術交流、在國家級課題中的主導作用,以及對行業難題的解決能力,都彰顯了他在學術界和領域內的關鍵性和不可或缺性。他的成就和貢獻不僅激勵了無數科研人員勇攀學術高峰,更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