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車行業迎來兩大重要里程碑事件:一是百年豪華品牌與華為乾崑宣布合作,二是傳統燃油車成功搭載組合駕駛輔助技術。這兩起事件不僅標志著汽車企業與ICT企業的深度融合,也預示著汽車產品智能化新時代的到來,共同開啟了“德國精工制造”與“中國智能科技”攜手共進的新篇章。
技術層面的融合,正在打破能源形式與智能化之間的界限。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并非互相排斥,而是消費者根據自身需求作出的選擇。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已達47.6%,預計2025年將超過50%,達到57%。盡管如此,燃油車依然占據市場的重要份額,特別是在將增程式和插電式混動車型納入統計后,搭載發動機的產品銷量占比依然顯著。
面對燃油車在智能化方面的滯后,一汽奧迪與華為乾崑的合作提供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一汽奧迪全新的PPC豪華燃油平臺,采用了最新的E3 1.2電子電氣架構,這一架構以千兆以太網為標準設計,擁有與電動車相當的算力,為燃油車實現組合駕駛輔助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上海車展上亮相的一汽奧迪A5L和全新奧迪Q5L,正是得益于這一技術突破,讓燃油車用戶也能享受到與新能源車型相媲美的駕駛輔助體驗。
這一技術融合并非一蹴而就。據相關人士透露,早在2019年,奧迪與華為便開始了聯合研發工作。五年來,雙方經過無數次的討論、設計、測試與優化,才最終實現了華為乾崑技術在全新一代車型上的搭載。特別是在硬件研發環節,奧迪與華為始終堅守最高質量標準,確保產品質量與可靠性,為技術的安全落地提供了堅實保障。
電氣化與智能化技術的出現,正深刻改變著汽車行業的面貌。汽車作為大眾交通工具,一直在不斷吸收和融合最先進的技術。從航空航天領域到ICT領域,汽車行駛系統與艙內空間的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ICT領域以其強大的信息處理與連接能力,賦予了汽車更強大的場景構建能力。因此,“算力+數據+場景”的系統生態構建能力,成為新時代汽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面對這場變革,一汽奧迪采取了穩中求進、守正創新的策略。一方面,依托百年機械制造底蘊,持續鞏固在發動機、變速箱、底盤調校等硬科技領域的核心優勢;另一方面,積極與在組合駕駛輔助、智能座艙等領域領先的華為展開深度合作,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軟硬協同”之路。這種合作模式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圍繞用戶核心需求,將強大的機械素質與組合駕駛輔助技術深度融合,打造科技重塑的智能豪華出行體驗。
一汽奧迪與華為乾崑的合作,不僅將組合駕駛輔助技術全面融入PPC豪華燃油平臺與PPE豪華純電平臺車型,實現了“油電同智”的技術策略,更打破了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車之間的二元對立。這種合作模式不僅保持了現有產品線的競爭力,還推動了智能化技術的快速迭代。它打破了傳統車企與科技企業、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之間的固有壁壘,為智能汽車生態的協同發展開辟了新路徑,為傳統豪華品牌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也為整個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