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與科技的迅猛推進,汽車汽配專業市場作為汽車產業的關鍵一環,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2025年的這一市場,既孕育著無限的機遇,也伴隨著諸多挑戰,其復雜性和多元性日益凸顯。
中國,作為全球汽車制造與消費的重鎮,其汽配產業規模已躋身世界前列。據統計,2023年中國汽車配件制造企業的收入規模高達44086億元,同比增長顯著,出口額也達到了877億美元,增幅為8.14%。進入2024年,這一增長勢頭得以延續,前10個月的汽車零部件類產品出口金額累計達到870.3億美元,同比增長5.7%。預計至2025年,中國汽車零配件市場規模將突破6.79萬億元人民幣大關。
需求的持續增長是推動這一市場規模擴大的重要因素。隨著全球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攀升和車輛使用年限的延長,無論是新車裝配還是舊車維修,都對汽車配件產生了持續且穩定的需求。特別是在中國,2024年的汽車產銷量再創新高,分別達到了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4.5%。其中,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尤為亮眼,分別完成了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增幅分別高達34.4%和35.5%,新能源新車銷量占比達到了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9%。這一趨勢不僅為汽配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如電池管理系統、充電設備等,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
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從國內汽配企業的數量便可見一斑。目前,國內本土零配件企業多達2萬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近8000家。然而,這些企業中的90%都集中在低端市場,投資門檻低,退出容易,導致競爭異常激烈。與此同時,國際品牌也在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進一步擠壓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盡管如此,技術創新仍為汽配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等新技術的涌現,推動了汽車配件行業的深刻變革。特別是電動化配件,如電池、電機、電控等,已成為市場競爭的焦點。同時,自動駕駛系統、傳感器等智能網聯汽車相關配件的市場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工業自動化、數控機床及精密測量設備等數字化制造技術的應用,也提升了汽車制造的高效化和智能化水平。
從全球競爭格局來看,汽車零部件行業仍呈現出巨頭效應。以博世、電裝公司以及大陸等為代表的大型企業,憑借規模優勢掌握了全球大部分汽車零部件的貿易數量。然而,市場內企業眾多,業務類型豐富,競爭激烈,整體市場集中度較低。在中國市場,已形成了東北、京津冀、中部、西南、珠三角及長三角六大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這些區域的零部件產值占全行業的80%左右。雖然國內市場競爭激烈,但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卻在快速提升,截至2024年11月,自主品牌零售份額已達64%,較2022年1月提升了近19個百分點。
展望未來,汽車汽配專業市場將呈現出智能化與網聯化、電動化、輕量化與環保以及數字化轉型等趨勢。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車載互聯網設備等高科技配件的需求將持續增長;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將推動電動化配件需求的激增;輕量化材料和環保型配件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加;數字化轉型則成為提升汽配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然而,面對這些趨勢,汽配企業也面臨著技術研發、成本控制、市場競爭和政策法規等多重挑戰。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汽配企業需要加強技術創新,優化成本管理,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強市場調研和分析,以及加強合作與聯盟。通過這些措施,汽配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