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華大學建筑館內,一場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研討會近日成功舉辦,標志著“AI智慧應縣木塔2.0”項目正式邁入新階段。聯想集團攜手清華大學-故宮博物院文化遺產聯合研究中心,將具身智能技術引入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共同探索其在應縣木塔保護中的創新應用。
應縣木塔,全稱為佛宮寺釋迦塔,始建于公元1056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木結構塔式建筑,具有極高的文化傳承價值。然而,歷經近千年的風雨洗禮,木塔面臨著塔身傾斜等嚴峻挑戰,亟需更為科學、安全的保護手段。
基于項目第一階段的豐富數據積累,聯想集團與清華大學-故宮博物院文化遺產聯合研究中心共同升級了“智慧應縣木塔2.0”技術方案。此次升級的一大亮點是將聯想自研的具身智能六足機器狗應用于木塔保護工作,執行智能掃描建模、景區安全巡邏等任務。這一創新舉措不僅為木塔保護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也為未來更廣泛的中國建筑遺產保護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
在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歷史與文物建筑保護所所長劉暢表示,木塔保護工作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集合多方力量共同推進。他高度贊賞聯想六足機器狗的加入,并期待具身智能技術在保護工作中發揮更大價值。
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副院長王小龍同樣對具身智能技術的引入表示歡迎。他認為,智能監測、機器人巡檢等創新應用將大幅提升文物保護的效率和安全性,為文物保護事業注入新的動能。
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長毛世杰分享了智慧應縣木塔2.0項目的技術細節。他表示,項目采用了深度學習算法、多模態傳感系統和仿生運動控制等前沿科技,通過機器狗搭載的智能3D視覺系統,實現了毫米級的文物細節還原。這一技術不僅能夠在不接觸文物的前提下完成掃描建模,還能通過AI算法自動檢測木材形變、漆層脫落等細微變化,為預防性保護提供量化依據。
應縣木塔管護中心辦公室主任杜麗君對智慧應縣木塔系列項目的價值給予了充分肯定。她表示,應縣木塔作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不僅是中國和山西的驕傲,更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面對木塔結構老化等現實挑戰,科技力量的支撐顯得尤為重要。智慧應縣木塔2.0項目的升級,再次展現了科技與文保深度融合的潛力。
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趙鵬也對具身智能技術的應用表示了期待。他希望未來能夠與清華大學-故宮博物院文化遺產聯合研究中心、聯想集團一起,深入探索具身智能技術在建筑遺產保護領域的研究,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科技支撐。
智慧應縣木塔2.0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代表著具身智能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創新融合,也展現了聯想集團在AI領域持續投入的決心和信心。未來,聯想集團將繼續與學術界、文保機構攜手,以“人工智能+”助力文化遺產保護,讓科技成為守護過去的堅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