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汽車4S店行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風暴,價格戰的白熱化使得眾多經銷商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發布的《中國汽車流通行業發展報告(2024-2025)》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汽車4S店網絡規模縮減至32878家,與2023年相比減少了2.7%,退網數量高達4419家,這是自2021年以來4S店規模首次出現負增長。
在這場風暴中,頭部汽車經銷商集團同樣未能幸免。多家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報數據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新車銷售普遍陷入嚴重虧損,毛利貢獻為負,不少4S店甚至陷入了“賣一輛虧一輛”的惡性循環。中升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經銷商,其2024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出現下滑,全年新車銷量也有所減少。而美東汽車等經銷商集團更是從盈利轉為虧損,虧損額驚人。
價格戰不僅侵蝕了經銷商的利潤,更對整個行業的現金流造成了巨大壓力。盡管2024年乘用車零售量實現了同比增長,但成交均價的下跌使得新車銷售毛利大幅下降,嚴重損害了經銷商的盈利能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傳統品牌4S店的倒閉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車的沖擊以及銷售壓力的劇增,豪華品牌經銷商同樣面臨困境,高杠桿建店擴張在市場下行期成為負擔,產品競爭力不足導致價格倒掛現象愈發嚴重。
面對市場的嚴峻挑戰,4S店自身的固定成本高昂成為經銷商難以承受之重。店面租金、設備維護、人員工資等各項開支如同沉重的枷鎖,束縛著經銷商的發展。在銷量目標難以完成、返利機制難以觸發的情況下,為了止損,不少4S店不得不選擇閉店停業。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為經銷商提供了新的機遇。盡管新能源汽車渠道網絡同樣存在增減變化,但整體仍呈增長趨勢。頭部經銷商集團紛紛開啟戰略轉型,積極擁抱新能源汽車市場,構建第二增長曲線。永達汽車、和諧汽車等經銷商集團已與多個新能源品牌建立合作關系,拓展新能源汽車銷售業務。
然而,在4S店閉店潮下,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成為業界亟待解決的問題。專家呼吁,應完善4S店的退出機制,車企與經銷商需因勢而變。經銷商應調整布局、延長服務鏈條,并有序承接關停店的車主服務事項;車企則應開放權限,允許經銷商進行多品牌經營和維修,提供多品牌的售后服務。行業協會和市場監管機構也應發揮積極作用,排查相關風險隱患,確保消費者在閉店前能夠妥善解決后續服務及權益保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