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hatGPT這一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的廣泛應用中,用戶的禮貌行為竟然無意間引發了一筆不小的開支。據OpenAI的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爾特曼透露,用戶在聊天時頻繁使用的“請”和“謝謝”等禮貌用語,已經給公司帶來了“數千萬美元”的額外成本。
這一高昂成本背后的邏輯并不復雜。每當用戶在提示詞中增加一個單詞,ChatGPT就需要處理更多的數據,這無疑增加了服務器的運算負擔。而更多的運算則意味著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尤其是在每天數以百萬計的請求下,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禮貌用語累積起來,最終導致了巨額的能源費用。盡管相比一些人的猜測,ChatGPT的實際耗電量并不算高,但這樣的累積效應仍然不容小覷。
值得注意的是,對用戶的人工智能系統保持禮貌并非個別人的行為,而是一種普遍現象。一項調查顯示,有67%的美國用戶在與聊天機器人交流時會表現出友好態度。其中,超過半數的用戶這樣做是出于禮貌,而另有12%的用戶則坦言,他們希望借此在未來可能的人工智能“起義”中贏得人工智能的好感。
面對用戶禮貌行為帶來的高額電費損失,薩姆·奧爾特曼在社交媒體上以一種半開玩笑的方式回應道:“數千萬美元,但花得值——誰知道呢。”這句話迅速引發了社交媒體上的廣泛討論,人們紛紛猜測這是否是OpenAI的一種巧妙公關策略,或者背后是否有著更深遠的人與人工智能互動考量。
事實上,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的開發和運行確實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水資源。一項由《華盛頓郵報》與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進行的調查顯示,僅通過人工智能生成一封100字的電子郵件,就可能消耗約0.14千瓦時的電力。而在水資源方面,最新報告指出,GPT-4生成100個單詞可能需要多達三瓶水用于冷卻數據中心,以防止服務器過熱。
盡管如此,一些專家如微軟的庫蒂斯·比弗斯認為,禮貌的交流方式可能會帶來更好的結果。他指出,人工智能往往會反映提示詞的語氣和詳細程度,因此禮貌的交流方式可能有助于促進更尊重他人的互動。然而,這一觀點也引發了關于人工智能與人類互動界限和倫理的更深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