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針對智能輔助駕駛技術引發的多起安全事故,國家監管部門對車企的宣傳行為進行了嚴格規范。
據官方消息,為防止車企通過廣告或宣傳材料夸大智能輔助駕駛功能,誤導消費者,相關部門已出臺新規定。車企在宣傳時必須確保信息的真實性,不得虛構或夸大輔助駕駛系統的能力。一旦發現有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市場監管部門將依法對車企進行嚴厲處罰,罰款金額可達廣告費用的5至10倍,情節嚴重者甚至面臨吊銷營業執照的處罰。
此前,一些車企在宣傳中使用了諸如“天神之眼”等夸大其詞的術語,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誤解。新規實施后,這些術語已被“駕駛輔助系統”等更為準確的表述所替代。例如,“天神之眼”ABC分別更名為三激光版、激光版和三目版,車企在宣傳中也需避免使用“天神之眼”、“代客泊車”等容易引發誤解的詞匯。
事實上,國內車企在輔助駕駛技術的宣傳上一直存在夸大其詞的現象。有車企負責人甚至在公開場合聲稱自己經常開車睡覺,這種不負責任的言論對用戶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新規的出臺,無疑是對這種夸大宣傳行為的有力打擊。
雖然智能輔助駕駛技術在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任何技術都無法保證100%的安全。不少品牌在輔助駕駛方面都曾發生過事故,這充分說明了技術的局限性和潛在風險。因此,限制車企的宣傳,確保消費者能夠獲取真實、準確的信息,對于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和行車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消費者而言,選擇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時也應保持理性,不要過分依賴這項技術。雖然輔助駕駛系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駕駛負擔,但駕駛員仍需時刻保持警惕,確保行車安全。一次失誤就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因此,提高警惕、謹慎駕駛才是保障行車安全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