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車市場這片競爭激烈的藍海中,兩大新興服務模式——透明修車與發動機延保服務,正試圖通過精準捕捉車主痛點,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這些服務模式的出現,不僅反映了車主對價格透明、維修過程透明以及售后承諾透明的迫切需求,也預示著養車行業正步入一個深度調整的新階段。
透明修車模式的核心在于消除車主對于維修費用的疑慮。然而,僅僅通過展示配件成本價和自定義的工時費,并不足以完全打消車主的顧慮。車主們渴望的是真實、可驗證的價格信息,以及一個標準化的維修流程,能夠讓他們在手機端隨時查看維修進度。然而,當前市場上能夠提供這些服務的門店寥寥無幾,這限制了透明修車服務的普及。
與此同時,發動機延保服務也在悄然興起,試圖滿足車主對更長售后保障的需求。然而,面對市場上早已布局“終身質保”的連鎖企業,新入局者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跑通單店盈利模型,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成為新玩家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一旦被貼上“割韭菜”的標簽,將難以在行業中立足。
養車市場的競爭態勢,從近年來的發展歷程中可見一斑。從2015年的模式探索期,到2020-2023年的規模擴張期,再到如今的價值深耕期,養車行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頭部企業紛紛尋求多元化發展路徑,以鞏固其市場地位。途虎通過提高下沉市場滲透、自有品牌占比以及新能源業務滲透比例,天貓養車推出貼膜輕改鈑噴專項店模型,京東養車則以性價比策略圍繞核心城市養護市場展開競爭。這些舉措不僅反映了養車市場的精細化運營趨勢,也預示著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隨著新能源車輛的普及和油車市場的萎縮,養車市場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的大單品策略已難以為繼,行業正從單一的保養輪胎業務引流,逐步向深度養護、維修、底盤等專項業務盈利的模式轉變。同時,價格戰和服務戰的內卷也愈演愈烈,99元保養、19.9元補胎等低價服務層出不窮。這要求汽后企業必須給出更快的應對策略,以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
對于中小門店而言,如何在大連鎖全面圍剿的養車市場中重構競爭力,已成為核心命題。它們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提升服務質量,以吸引和留住客戶。同時,也要學會利用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
中國汽車后市場的連鎖化進程不可逆,而“萬店規模”正成為衡量連鎖品牌價值的重要標尺。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連鎖企業需要應對四大新變量:下沉市場、新能源、AI和出海。這些新變量不僅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連鎖企業需要具備深度與廣度的供應鏈能力,以搶占下沉市場的藍海;需要在新能源售后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以應對傳統維保市場的萎縮;需要利用AI技術打造更標準化、服務及技術能力更整齊的團隊,以提高運營效率;需要探索海外市場,以尋求新的增長點。
總之,養車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但機遇與挑戰并存。只有那些能夠精準捕捉車主痛點,提供差異化服務,并具備快速應對市場變化能力的企業,才能在這片藍海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