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弗勒集團與緯湃科技集團的合并,在2024年10月1日正式塵埃落定,這一舉動標志著兩大技術巨頭的強強聯合,開啟了戰略協同與資源整合的新篇章。
歷經半年多的整合,舍弗勒與緯湃科技的協同效應日益顯著。從技術研發的深度融合,到產品線的全面拓展;從區域市場的資源優化配置,到新興領域的戰略探索,這場“1+1>2”的整合正逐步顯現其強大生命力。
即將到來的第21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將成為舍弗勒合并緯湃科技后的首次亮相舞臺。在2025年4月23日至5月2日的展會上,舍弗勒將攜其最新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驚艷登場,全面展示合并后更加豐富且互補的產品矩陣和技術實力。
在接受蓋世汽車的獨家專訪時,舍弗勒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張藝林博士深入探討了合并進程、協同效應及對中國市場的戰略部署。張藝林指出,合并后的舍弗勒,機械與電子部件的協作由“跨企業”轉變為“內部協同”,這使得舍弗勒能夠自主定義系統邊界,實現機械與電子的深度整合。
他進一步強調,盡管有些公司選擇跳過零部件直接開發系統,但這些公司往往缺乏對底層零部件的深入理解,高度依賴外部供應鏈。而舍弗勒憑借在零部件領域的深厚積淀,能夠確保關鍵部件的自主可控性,同時賦予系統級產品卓越的性能與成本控制能力。
張藝林還提到,技術協同的最終目標是為客戶創造價值。合并后的舍弗勒,不僅實現了技術層面的優勢互補,更在客戶需求導向的價值創造上展現出強大的協同效應。通過機電一體化能力,舍弗勒能夠進行大量產品的垂直整合,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并以最優的成本實現這一目標。
在電氣化方面,舍弗勒結合緯湃科技在電子和軟件領域的優勢,進一步強化了其在電驅動領域的能力。而在智能化領域,合并后的舍弗勒在傳感器、執行器等領域的產品組合和技術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不僅拓展了智能化應用至智能車身領域,還增強了公司的垂直整合能力。
張藝林透露,從中國市場客戶的反饋來看,他們對舍弗勒與緯湃科技的合并表示高度認可。舍弗勒進入中國已30年,始終堅持“本土資源服務本土市場”的策略,持續深化在中國的發展。
在他看來,中國不僅是重要市場,更是技術創新的前沿陣地。中國在電動化領域已形成顯著領先優勢,展現出快速的技術迭代速度。這種優勢體現在材料工藝創新、設備設計優化及客戶需求響應等多個方面。
張藝林還提到,在中國市場,幾乎所有參與者都有緊迫感,舍弗勒也不例外。因此,舍弗勒多年前就在中國建立了自有體系,積極使用本土資源,自力更生。
值得關注的是,舍弗勒正不斷以機電一體化能力為支撐,實現業務版圖的戰略性延伸。張藝林表示,如今泛電動化趨勢愈發明顯,舍弗勒構建了機電一體化能力后,可以進一步拓寬業務邊界,如進入航空領域、飛行汽車領域,甚至機器人領域。
例如,在航空領域,舍弗勒的產品貨架已擴充至電機產品。在飛行汽車領域,舍弗勒與小鵬匯天簽訂了飛行汽車動力量產協議,將為小鵬匯天的飛行汽車提供飛行電驅核心零部件。在機器人領域,舍弗勒也計劃在中國落地一家機器人公司。
張藝林總結道,合并后的舍弗勒,在機電一體化能力的驅動下,正打開全新的增長空間,有望在激烈競爭中占據先機,成為驅動未來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