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離子電池正悄然成為新能源領域的黑馬。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中,電池技術的不斷創新是推動其前進的重要動力。除了主流的鋰電池技術,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興技術也開始嶄露頭角,有望重塑整個行業的格局。
在眾多新興技術中,鈉離子電池如同一位深耕細作的務實者,已經成功實現了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跨越。中科海鈉在3月28日宣布,全球首發鈉離子電池商用車解決方案,此舉標志著鈉離子電池在應用領域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與此同時,電池行業的領軍企業寧德時代與比亞迪也相繼公布了鈉離子電池的最新進展。
中科海鈉此次推出的商用車解決方案,針對不同場景需求,提供了海星K150、海星K210、海星K280和海星K350四款產品型號。其中,前兩款產品專為短倒運輸場景設計,后兩款則針對物流運輸領域的技術需求。據產品數據顯示,該方案所用電芯能量密度突破165Wh/kg,能在20-25分鐘內快速完成100%充電,且快充模式下循環壽命超過8000次,電池剩余電量測算精度高達2%以內,整包快充溫升不超過10℃。該方案還具有-40℃至45℃寬溫域穩定放電的性能優勢,有效降低電池能量損耗,大幅提升電量利用率,為商用車提供全天候可靠支撐。
為何企業會將鈉離子電池的應用場景瞄準商用車領域?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表示,商用車對電池的成本、安全性和穩定性要求較高,而鈉離子電池在這些方面優勢突出。因此,商用車市場被視為鈉離子電池的突破口,市場前景和量產預期均較為樂觀。
寧德時代自2021年7月正式發布第一代鈉離子電池以來,一直致力于挖掘鈉離子電池的潛力。近期,寧德時代在業績說明會上透露,其第二代鈉離子電池研發取得重大進展,性能指標已接近主流的磷酸鐵鋰電池,且規模化應用后成本優勢將進一步凸顯。比亞迪也在年報中披露了鈉電池研發項目的進展,已實現了200Ah的電芯容量,10000+圈的循環性能,以及優于鋰電的安全性、功率性、高低溫性能等,并達成了MWh級儲能系統的落地。
鈉離子電池憑借其高性價比和突破資源瓶頸的能力備受期待。與鋰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不含鋰、鈷等必要元素,且鈉的地殼豐度遠高于鋰。比亞迪在財報中提到,鈉資源全球儲量豐富,可有效應對鋰資源短缺的風險。有行業人士表示,鈉電技術的出現恰逢其時,有助于緩解碳酸鋰價格波動給產業鏈帶來的震蕩。
鈉離子電池在安全性方面也具備優勢。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鋰電池的安全性問題逐漸凸顯。而鈉離子電池的快充且長壽命的特性,相對于鋰離子電池具備明確優勢。比亞迪生產的鈉離子儲能電池具有更為優秀的安全性、循環性能以及合理可控的成本,可進一步提升企業產品的競爭力。
回顧鈉離子電池的發展歷程,企業穩扎穩打,不斷磨練產品性能。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紛紛推出鈉離子電池產品,并應用于不同領域。例如,寧德時代與奇瑞合作推出的鈉離子電池車型、孚能科技與江鈴新能源合作推出的首款鈉離子電池純電A00級車型、以及江淮釔為推出的鈉電版“花仙子”等。
目前,鈉離子電池產業鏈產能正在不斷擴張。四川、廣東等地紛紛布局鈉離子電池項目,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例如,四川雅安經開區與廣東揚廣科技簽訂鈉離子正極材料及電池項目投資協議,計劃總投資約5億元,建設年產1GWh鈉離子電池生產線等。
鈉離子電池的應用場景也在逐步拓展。除了商用車和儲能領域,鈉離子電池還在兩輪車市場展現出潛力。比亞迪正在深圳試點大圓柱鈉離子電池電動兩輪車充換電綜合應用場景,以實現車、柜、電智能一體化。欣旺達也在加快推進鈉電量產落地,計劃在儲能及低速電動車市場率先導入。
鈉離子電池憑借其獨特的優勢,正在為電池儲能市場提供另一種選擇。在大力發展新型儲能的背景下,鈉離子電池在儲能領域大放異彩。中科海鈉實施了“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雙輪驅動”的業務策略,與多家企業合作建設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并參與了全國最大的鋰鈉混合構網型儲能電站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