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富士康在印度的大規模投資計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一變化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原本,富士康積極響應蘋果公司的產能外遷策略,在印度大力投資建廠,旨在承接蘋果的轉移產能。
據富士康透露,其在印度的投資已超過10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近5萬個工作崗位,并表達了進一步加大投資的意愿。然而,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似乎正面臨重重困難。
根據媒體統計,目前印度生產的iPhone已占全球比例的15%-20%,而蘋果公司的長遠目標是讓印度制造的iPhone占比達到40%-50%,使“印度制造”成為蘋果的一張名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富士康不僅派遣了高管和工人前往印度,還計劃運送大量專用制造設備。
然而,近日有消息稱,富士康在印度的擴產計劃受阻,甚至停止了向印度工廠派遣中國大陸工人和設備的行動,已進駐的工人也被召回。原本計劃運往印度的制造設備也被暫停發貨,印度制造iPhone的大擴張計劃因此暫時擱置。
這一變化背后的原因復雜多樣。首先,印度的營商環境成為一大障礙,特別是對中國企業的種種限制,使得供應鏈難以在印度扎根,導致成本高昂,富士康難以承受。其次,蘋果公司的iPhone16系列在全球市場表現不佳,特別是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嚴重,這直接影響了富士康的訂單量。
印度工人的工作態度也成為制約因素。他們普遍懶惰、怕累、不愿加班,這與蘋果和富士康這種大規模制造業的需求格格不入。再加上印度在環境、衛生等方面的不足,導致產品良率不高,進一步加劇了問題。
面對這些挑戰,富士康不得不調整策略。目前,公司已加大中國工廠的iPhone半成品生產和出口力度,即在中國完成大部分組裝工作,然后運往印度進行最終組裝。雖然表面上說是印度組裝,但實際上仍是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