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購車選擇上,電車與油車的爭論從未停歇。最近,一位朋友在4S店門口徘徊許久,銷售極力推薦新款電車,稱省下的油錢足夠每年多安排兩次旅行;而他的父親卻堅持要選油車,理由是“跑長途心里踏實”。這種糾結(jié)并非個例,在當下,不少消費者都面臨著同樣的難題。
為了更直觀地了解電車和油車的使用體驗,我們找到了兩位車主。一位是駕駛電車近兩年的車主,另一位則是駕駛油車五年的車主,聽聽他們分享的真實感受。
先從用車成本說起。油車車主老周,他的車是2.0L排量,每天上下班往返五十公里,一個月的油費大概八百元。而電車車主則不同,他選擇在晚上十一點后充電,此時電價每度僅三毛多,充滿一次電可行駛四百多公里,一個月電費最多一百五十元。一年下來,兩者在油費和電費上的差距接近一萬元,這筆錢足夠給孩子報個興趣班了。
保養(yǎng)方面,兩者的差異更為明顯。老周的油車每隔五千公里就要去4S店保養(yǎng),更換機油機濾等項目,一次花費大幾百元。上次更換火花塞和變速箱油,更是花了近三千元,回來后心疼得好幾天沒開空調(diào)。相比之下,電車的保養(yǎng)就簡單多了,除了定期更換空調(diào)濾芯,基本沒有其他需要操心的地方,一年的保養(yǎng)費用也就兩百元左右。對于電車換電池費用高的擔憂,其實也大可不必,現(xiàn)在正規(guī)廠家大多提供終身質(zhì)保服務,等到需要換電池時,車輛可能也到了該更換的時候。
然而,電車并非十全十美。有一次,兩位車主一同前往外地辦事,單程三百多公里。電車車主出發(fā)前特意繞到快充站補電,而老周加完油便直接出發(fā)。到達服務區(qū)時,電車車主看著充電樁前長長的隊伍,后悔不已,老周都買完水回到車里了,他才剛排上號。那四十分鐘的等待時間,讓他倍感煎熬。冬天續(xù)航問題也是電車的一大困擾。去年冬天特別冷,電車的續(xù)航里程直接打了七折,原本能跑四百多公里,實際行駛?cè)俟锞吞崾倦娏坎蛔恪S写紊钜辜影啵阆潞脦锥鹊牡蜏叵拢_著暖風回家,儀表盤上的續(xù)航里程下降得比走路還快,嚇得他一路關(guān)閉暖風,裹著羽絨服,到家時凍得鼻子通紅。而老周的油車則沒有這樣的煩惱,無論天氣多冷,暖風隨時可開,續(xù)航里程基本不受影響。
在駕駛感受上,兩者也各有特點。電車起步輕盈,踩下電門就能感受到明顯的推背感,在市區(qū)超車變道十分靈活。老周總說電車車主開車“毛躁”,而他的油車起步平穩(wěn),發(fā)動機的聲音讓人感到踏實。尤其是在高速行駛時,車速超過一百二十公里后,油車依然穩(wěn)穩(wěn)當當,而電車則稍顯發(fā)飄。
還有一個有趣的小細節(jié)。每次保養(yǎng)完車,老周都會炫耀4S店送的洗車券;而電車車主每次充電時,都會蹭充電站的免費洗車服務。雖然自動洗車機洗得不夠干凈,但勝在免費。有一次,老周看著電車車身上的水痕,撇著嘴說“小氣”,隨后又向電車車主打聽哪個充電站的洗車機好用。
其實,電車和油車并沒有絕對的優(yōu)劣之分。如果主要在市區(qū)代步,一年跑長途的次數(shù)不多,且家里有條件安裝充電樁,那么電車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省下的錢都是實實在在的。但如果經(jīng)常需要跑長途,或者居住的地方充電不便,那么油車的穩(wěn)定性和便利性則更勝一籌。
那位糾結(jié)許久的朋友最終選擇了插混車型,平時用電上下班,周末帶家人跑長途時則使用燃油。他提車時感慨道,早知道當初不用糾結(jié)那么久,多問問身邊開這兩種車的人,比聽銷售介紹有用得多。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糾結(jié)購車選擇的人?或者你駕駛電車或油車時,遇到過哪些別人不知道的小煩惱或小驚喜?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為還在猶豫的人提供一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