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科技領域的頭部企業奇富科技(納斯達克代碼:QFIN,港交所代碼:3660)近日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面對宏觀經濟波動與監管環境變化,公司通過動態調整運營策略,在業務規模與風險管控之間取得平衡,展現出較強的市場適應能力。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奇富科技平臺合作金融機構數量達167家,注冊用戶規模突破2.84億,同比增長11.6%。授信用戶與借貸用戶分別達到6210萬和3810萬,增速分別為12.6%和15.1%。在業務規模方面,第三季度撮合放款總額833億元,同比增長1%;期末在貸余額1381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8.1%,但較第二季度環比下降1.4%。公司同步推進股份回購計劃,截至11月18日已累計購回約730萬股美國存托股,總金額達2.81億美元。
財務表現呈現結構性分化特征。第三季度凈收入總額52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信貸驅動服務收入38.69億元,平臺服務收入13.37億元。細分項目中,融資收入同比增長34.2%至23.4億元,解除擔保負債收入增長14.7%至9.12億元。成本端壓力顯著上升,總成本費用35億元,同比激增68%,主要受銷售及營銷開支(增長58.3%)、應收貸款撥備(增長75.3%)和或有負債撥備(增長1115%)三項支出驅動。
盈利能力指標出現波動。經營利潤17億元,同比下降25.7%,經營利潤率從上年同期的52.2%壓縮至32.7%。凈利潤14.33億元,同比下降20.4%,凈利潤率27.5%。經調整后凈利潤17.76億元,同比下降23.1%。公司預計第四季度凈利潤區間為9.2億至11.2億元,全年凈利潤預期58.8億至60.8億元,同比波動幅度控制在-2%至+1%區間。

管理層在財報解讀中強調風險管控的核心地位。首席執行官吳海生指出,面對第三季度末的嚴峻挑戰,公司主動收緊風控標準,但高定價客群流動性壓力引發行業連鎖反應,導致風險水平出現波動。首席風險官鄭彥補充稱,9-10月進一步升級風控措施后,新發放貸款風險表現已呈現企穩跡象,但存量貸款風險仍需時間消化。首席財務官徐祚立認為,堅實的財務基礎使公司具備應對復雜環境的能力,將在行業轉型期持續優化資源配置。
業務結構調整成為戰略重點。公司計劃在未來季度推進三大優化方向:一是深化嵌入式金融布局,通過場景滲透獲取優質客群;二是拓展多元化資金渠道,降低對單一融資模式的依賴;三是加速科技能力輸出,提升平臺服務收入占比。管理層特別提到,行業監管框架的完善將催生新的發展機遇,公司已做好準備在市場復蘇階段搶占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