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棗礦集團青年人才交流活動中,來自豐源輪胎的產品設計工程師陳奕昂,以"AI賦能設計,匠心薪火相傳"為主題,向與會者分享了團隊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重塑輪胎研發流程的創新實踐。這場跨越傳統與現代的探索,展現了青年工程師在傳承匠心精神中的責任擔當。
初入豐源輪胎時,陳奕昂被前輩們的手繪設計圖深深震撼。在沒有數字化工具的年代,工程師們憑借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通過反復驗算確保胎面弧度的精準度,依靠上千次路測數據調整花紋間距。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僅鑄就了企業的技術底蘊,更成為推動數字化轉型的內在動力。"前輩們用十年時間積累的上萬組數據,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陳奕昂坦言,傳統模式雖顯笨拙,但其中蘊含的專注與執著,正是創新突破的根基所在。
面對市場競爭壓力,團隊決定構建自主研發的數字化平臺。在數據導入階段,工程師們連續數月加班至深夜,逐行核對十年積累的原始數據,確保每個參數都能準確反映前輩經驗。算法調試過程中,針對輕卡輪胎花紋設計的首次試算,AI方案與傳統設計存在30%偏差。團隊經過47次參數優化,最終實現設計標準與數字化技術的深度融合。"這個過程讓我們明白,技術革新不是推倒重來,而是要讓傳統智慧在新載體中煥發新生。"陳奕昂如是說。
新平臺的投入使用帶來了顯著成效。當輸入"耐磨+低滾阻"的性能需求后,系統5分鐘內即可生成三套優化方案,并同步完成性能數據測算。設計效率提升超50%的同時,產品質量波動問題解決率達到80%。更令團隊振奮的是,數字化工具釋放了工程師的創造力,使他們得以專注環保橡膠研發、抗爆結構優化等前沿領域。目前,豐源輪胎的研發管線活躍度顯著提升,市場訂單量持續增長,印證了創新路徑的正確性。
在分享中,陳奕昂特別強調了三個核心認知:技術創新必須建立在對傳統的尊重之上;數字化手段應服務于專業價值的提升;企業發展需要代際傳承中的持續突破。作為青年技術骨干,他正帶領團隊探索AI在材料選型和性能仿真領域的深度應用,同時通過經驗分享推動團隊整體數字化能力提升。"當個人的成長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這種奮斗才更具意義。"這位青年工程師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技術傳承的深刻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