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蘋果產品分析師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近日在專欄中披露,蘋果公司對iPhone Air的定位與市場傳聞存在顯著差異。這款被外界認為可能因銷量不佳而推遲發布的產品,實則是蘋果技術儲備戰略的重要一環,其開發周期與常規機型存在本質區別。
根據古爾曼掌握的信息,蘋果在項目啟動階段就明確將iPhone Air定位為小眾產品。內部預測顯示,該機型在新系列中的銷量占比將控制在6%-8%區間,這一數據與當前iPhone 16 Plus的市場表現相當。公司管理層從始至終都清楚,這款設備不會承擔走量任務,其核心價值在于技術驗證而非商業成功。
產品命名策略進一步印證了這種差異化定位。不同于傳統以數字代際命名的iPhone系列,iPhone Air的名稱刻意規避了具體年份標識,這種設計從產品規劃初期就暗示了其非年度更新的屬性。古爾曼透露,蘋果計劃在2027年3月同步推出iPhone Air、iPhone 18及iPhone 18e三款機型,形成獨特的產品矩陣。
在硬件配置方面,iPhone Air將搭載臺積電2nm制程芯片,成為首批采用該先進工藝的智能手機之一。盡管有傳聞稱蘋果可能為其配備雙攝像頭系統,但古爾曼對此持保留態度。他分析指出,雖然技術上可行,但考慮到目標用戶群體的規模,蘋果是否會在影像系統等非核心功能上投入過多資源仍存疑問。
更深層次的戰略意圖在于技術預研。古爾曼強調,iPhone Air實質上是蘋果折疊屏設備的"技術試驗田"。該機型采用了大量與未來折疊iPhone相同的材料工藝、電池技術和軟件優化方案,其超輕薄設計不僅讓消費者提前適應新形態,更重要的是為整個供應鏈提供技術磨合機會。這種"曲線推進"的策略,既降低了折疊屏設備的技術風險,又為后續產品迭代積累了寶貴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