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高的摩天大樓外立面清潔,曾是“蜘蛛人”的專屬戰場。他們懸掛在繩索連接的木板上,在百米高空與污漬搏斗。然而,這種傳統作業方式正面臨高風險、高成本和勞動力短缺的三重困境。如今,無人機技術的崛起為高空清洗行業帶來新選擇,一場清潔方式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
在成都市郫都區,成都西匯市政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正探索無人機清洗的可行性。這家以勘測為主業的國有企業,早在2017年就將無人機應用于高原土地勘探。去年底的行業交流中,他們發現無人機在高空清洗領域同樣具有潛力。公司總工程師韓紅松表示:“只要場景匹配,無人機能展現出驚人的效率。”
與傳統“蜘蛛人”相比,無人機清洗展現出四大優勢。首先是效率提升:熟練工人日清洗量在500至1000平方米之間,而無人機操作熟練后每小時即可完成500平方米以上。其次是安全性革命:操作員全程在地面上控制設備,徹底消除高空墜落風險。第三是適應性增強:無人機可靈活應對異形建筑表面,這是傳統方式難以企及的。最后是成本優勢:當前市場價顯示,“蜘蛛人”服務每平方米3至5元,而無人機可將成本壓縮至2至3元,且隨著技術普及還有下降空間。
市場數據印證著這個新興領域的潛力。據行業報告,中國現有2000余座百米以上建筑,2024年無人機清洗滲透率僅2%,預計到2030年將躍升至20%,對應市場規模達223億元。資本已聞風而動:今年6月,西航投科技集團在成都高新區演示高樓清洗無人機系統;8月,成都蜀之翼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落戶,瞄準樓宇清洗與外墻巡檢業務。
清洗無人機的作業原理頗具科技感。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臺特制設備搭載了十多厘米長的高壓水槍,通過地面水管供水。作業時先噴射特制溶劑溶解污漬,再以高壓水槍沖洗。在無水源條件下,設備可攜帶大型水箱作業。研發方邁優威科技負責人萬千介紹,他們與清潔劑企業聯合開發的溶解劑,能實現近乎無水漬的清潔效果。
續航與安全是技術突破的重點。針對清洗作業的高能耗特性,設備采用地面系留電源供電,并配備備用電池形成雙重保障。安全系統則包含多重防護:失控時自動展開的降落傘、80厘米的相控陣雷達監測安全距離,以及實時定位與避障功能。萬千強調:“安全是技術研發的首要考量。”
盡管仍在技術磨合期,市場已給出積極反饋。成都蜀源港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正在接洽無人機清洗服務。該公司副總經理胡駿算了一筆賬:傳統高舉車清洗2000平方米墻面需5天,成本超4元/平方米,且必須停產作業。“聽說無人機能解決這些痛點,我們很愿意嘗試新技術。”
行業發展的瓶頸同樣明顯。現行空域管理規定中,120米以上空域需復雜報備流程,而多數摩天大樓都超過這個高度。作為新興業態,相關技術標準與操作規范尚待完善。韓紅松認為,這些挑戰將隨著市場成熟逐步化解,“就像當年智能手機取代功能機,新技術總會找到突破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