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拓竹科技創始人陶冶在社交平臺發布長文,就大疆投資某3D打印企業一事表達看法。他透露,協議中包含針對拓竹的特殊條款,引發業內廣泛關注。多位前同事向他詢問是否面臨競爭壓力,陶冶以詳細分析回應外界猜測。
陶冶認為,大疆此舉與人才流失密切相關。他指出,科技行業的核心競爭在于人才爭奪,而大疆創始人曾明確表示“不能讓競爭對手通過盈利爭奪人才”。盡管這一擔憂未成現實,但大疆員工轉向其他領域發展的現象日益顯著。早期大疆對拓竹持寬容態度,部分原因是員工選擇拓竹而非影石等企業,減少了對原公司的直接競爭壓力。如今態度轉變,主要源于兩方面:一是3D打印領域出現人才在大疆與拓竹間二選一的情況,部分候選人甚至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拓竹;二是資本市場對“大疆系”創業項目給予高溢價,促使更多大疆員工離職創業,并帶走核心團隊。
針對大疆的投資動機,陶冶提出兩種可能:若為價值投資,應選擇創新能力強的企業;若為競爭打壓,則可能針對行業卷度最高的公司。他引用大疆早期戰略邏輯——限制競爭對手盈利以阻斷人才爭奪,認為當前投資行為符合這一延伸策略。他同時坦言,自己在大疆工作期間常因直言得罪人,此次發言算是“舊病復發”。
陶冶直言,大疆作為行業龍頭,擁有高待遇、高增長和豐富機會,本應成為人才聚集地。若人才持續流失,將原因歸結于外部企業環境優越,可能是逃避問題或自我麻痹的表現。他以自身經歷為例:2017年前,公司待遇和增速不及現在,但員工忠誠度極高,他本人甚至規劃在此退休。他建議前雇主區分“忠誠”與“服從”的概念,明確培養重點,以減少人才流失。
談及拓竹的應對策略,陶冶透露公司已為行業競爭準備五年。他表示,3D打印領域前景明確,競爭不可避免,因此創業初期便著手布局。2022年底的融資雖非資金需求驅動,而是為應對預判中的2023年底行業內卷。他承認,競爭對手以拓竹產品為參考設計的時間比預期更長,使公司獲得額外兩年準備期。他強調,3D打印行業最終依賴產品實力,拓竹對此充滿信心,若被市場淘汰,責任在于自身而非競爭對手。
截至目前,拓竹科技與大疆官方均未對此事作出公開回應。業內人士認為,這場爭議折射出科技巨頭與新興企業在人才、市場和戰略層面的復雜博弈,后續發展值得持續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