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藍色起源公司研發的新格倫重型運載火箭,在經歷多次推遲后,終于完成了首次成功發射并實現了一級火箭的海上回收。此次發射于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軍基地進行,標志著藍色起源成為全球第二家掌握火箭回收技術的企業,僅次于SpaceX。
北京時間11月14日凌晨,新格倫火箭攜帶一對ESCAPADE任務火星探測器升空。火箭一二級分離后,第二級繼續執行任務,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而第一級則按計劃降落在大西洋的回收船上,完成了垂直回收。這一技術使得新格倫成為全球第二款實現軌道級垂直回收的火箭,僅次于SpaceX的獵鷹系列。
軌道級垂直回收技術通過重新啟動發動機進行反推減速,使火箭一級或二級推進器垂直著陸到預定位置。這種回收方式與傘降回收和有翼水平回收并列為主流火箭回收技術。新格倫火箭的成功,進一步鞏固了藍色起源在可重復使用火箭領域的地位。
此次發射的新格倫火箭還搭載了美國衛訊公司的技術演示設備,用于支持美國航天局的通信服務項目。ESCAPADE任務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對雙胞胎衛星,旨在研究太陽風與火星磁場的相互作用機制,以及火星大氣逸散的過程。這對探測器將從火星周圍不同位置同步觀測,為未來火星探測任務提供科學依據。
根據計劃,ESCAPADE探測器不會直接飛向火星,而是先進入近地軌道,在日地拉格朗日L2點附近繞行約一年。2026年11月,探測器將借助地球引力加速,踏上前往火星的旅程。如果一切順利,它們將于2027年9月抵達火星,并于2028年春季開始科學任務。
新格倫火箭的研發歷程并非一帆風順。今年初的首飛中,火箭第二級成功進入軌道,但第一級在返回地球途中發生爆炸,未能按計劃降落在海上的無人回收船上。此次發射前,新格倫火箭也經歷了多次推遲。原計劃在“春末”進行的第二次發射因故未能實施,11月12日晚又因太陽活動高度活躍及其對ESCAPADE航天器的潛在影響而再次推遲,直到太空天氣條件改善。
新格倫火箭是藍色起源于2012年開始研發的可重復使用大型運載火箭。它采用兩級設計,直徑7米,高達98米,整流罩寬近7米,起飛推力為1750噸。第一級火箭使用液化天然氣和液氧作為推進劑,由7臺藍色起源設計和制造的BE-4發動機提供動力,可以重復使用。第二級火箭則使用2個BE-3U發動機,以液態氫氣和氧氣為推進劑,燃燒完全且無殘留物。
藍色起源透露,新格倫火箭的近地軌道有效載荷量為4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有效載荷量為13噸。最初,新格倫火箭計劃在2020年首次發射,但后來多次改期,最終在今年完成首飛。
除了新格倫火箭,藍色起源的“新謝潑德”號火箭也備受關注。這款以宇航員艾倫·謝潑德命名的太空船自2006年啟動研發,2015年首次實現著陸回收,2016年成為人類歷史上首枚越過卡門線的重復使用火箭。2021年,載有杰夫·貝索斯的新謝潑德號火箭升空,藍色起源首次載人太空之旅取得成功。然而,2022年9月,新謝潑德飛行器在試飛中出現故障并墜毀,所幸飛船成功啟動逃生系統,返回地面。今年4月14日,新謝潑德號火箭成功執行了全女性成員的太空任務。
在中國,商業火箭公司藍箭航天的朱雀三號也定于今年內首飛。這是一款可重復使用不銹鋼液氧甲烷運載火箭,主要面向大型星座組網任務。10月18日至20日,朱雀三號遙一運載火箭已完成首飛任務的第一階段工作,即加注合練及靜態點火試驗。此前,馬斯克曾在社交平臺上評論朱雀三號,稱其融合了獵鷹9號架構和星艦的一些特性,例如使用不銹鋼和液氧甲烷,這將使其能夠超越獵鷹9號,但他也表示“星艦屬于另一個等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