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存儲芯片市場正迎來新一輪價格調整與產能優化。三星電子、SK海力士及鎧俠等頭部企業近期同步推進兩項關鍵舉措:一方面顯著削減NAND閃存供應量,另一方面醞釀價格上調方案。據行業消息,三星已與主要海外客戶就2025年供貨協議展開談判,內部評估將價格提升20%-30%區間,其他廠商亦存在類似調價預期。這輪調整背后,是AI技術迭代引發的數據存儲需求爆發——從基礎語音圖像到多模態視頻生成,數據容量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證券機構分析指出,存儲芯片周期性上行通道已開啟,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價格仍將保持漲勢。
中國可控核聚變研究取得重大進展,產業化路徑從實驗室階段向工程應用加速邁進。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研究所近日啟動總額達13.45億元的核聚變專項招標,涵蓋液態包層氚提取系統、內燃料循環平臺等四個核心項目。該研究所作為國內核聚變研究重鎮,先后建成并運行多個國家級實驗裝置,為技術突破奠定堅實基礎。作為清潔能源領域的"終極方案",核聚變技術通過氘氚聚變反應釋放能量,具有原料易得、輻射風險低、能量密度高等顯著優勢。國際能源機構預測,全球核聚變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突破4965億美元,2050年更有望形成萬億美元級產業。當前產業鏈各環節正迎來技術轉化窗口期,從超導材料到真空設備,多個細分領域將釋放增量需求。
存儲芯片與核聚變兩大領域的技術突破,折射出全球科技競爭的新格局。在半導體領域,頭部企業通過產能調控與價格策略重塑市場秩序,而AI算力需求持續為行業注入增長動能;能源領域則見證著人類向終極清潔能源的沖刺,中國科研機構通過重大項目實施,正在縮短基礎研究與工程應用的距離。這兩條并行的發展軌跡,既體現技術演進的客觀規律,也預示著未來產業變革的深層邏輯——當數據存儲需求與能源供給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全球產業格局必將迎來深度重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