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曾深耕水處理領域的傳統企業,因跨界布局固態電池賽道成為資本市場焦點,卻在股價飆升之際遭遇高管涉嫌違規的重大利空沖擊。這家公司憑借新能源概念年內股價漲幅超170%,如今卻因核心管理層被立案調查陷入輿論漩渦。
上海洗霸6月27日披露的公告顯示,公司職工董事潘陽陽與副總經理索威因涉嫌短線交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此次調查僅針對個人交易行為,公司強調日常運營不受影響。但兩位高管同時被查的情況,在該企業近30年發展史上尚屬首次。
公開資料顯示,1987年出生的潘陽陽現任先進材料事業部副常務總經理,是公司新能源轉型的核心成員。其2008年入職后從采購部副總監做起,2025年6月剛當選第五屆董事會職工代表董事,直接持有公司88,805股股份。另一位涉事高管索威現年44歲,2005年加入公司后歷任多個事業部總經理,2024年薪酬10.6萬元,年末持有公司11,900股。
這家成立于1994年的老牌水處理企業,2022年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共建"固態電池先進材料聯合創新實驗室",正式開啟新能源轉型。2025年7月,公司斥資1.1億元收購有研新材的硫化物電解質技術資產,形成覆蓋"硫化物-氧化物-鹵化物"三大技術路線的完整布局,躋身固態電解質領域第一梯隊。同期,其子公司研發的"近零膨脹硅基負極"材料成功解決行業痛點。
財務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3.54億元,同比下降5.52%,但歸母凈利潤達1.19億元,同比激增146.8%。其中第三季度營收1.29億元,凈利潤1205.05萬元,分別同比增長20.12%和84.3%。這份成績單吸引了多家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三季度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
公司創始人王煒的履歷堪稱傳奇。這位1964年出生的企業家,先后在廈門大學、清華大學等四所高校深造,獲得理學碩士、工學博士、EMBA及工商管理博士學位。1994年創立上海洗霸后,他帶領團隊打破跨國公司技術壟斷,在鋼鐵、石化等領域建立技術優勢。如今這位全國勞動模范正帶領企業向新能源領域突進,被業界譽為"固態電解質產業化拓荒者"。在最新發布的胡潤百富榜中,王煒夫婦以65億元財富位列第1088位。
盡管資本市場持續追捧,公司管理層對新能源業務保持清醒認知。半年報明確指出,全固態電池仍處于產業化前夜,關鍵材料技術的商業化存在不確定性。特別是硅碳負極材料因成本高昂,在動力電池和儲能領域的大規模應用仍需通過終端評估,具體裝車時間存在變數。
研究機構卻持續看好公司前景。東吳證券預測,上海洗霸2025年硫化鋰產能將達百噸級,2026年突破千噸級,維持2025-2027年歸母凈利潤1.4億、2.0億、6.3億元的預期。中泰證券認為,隨著硫化鋰業務整合,公司將形成完整技術鏈條和產能布局。
這場傳統水務企業的新能源轉型,恰似巨輪在行業變革浪潮中的艱難調頭。資本市場用股價飆升表達認可,但高管違規事件卻為轉型關鍵期的企業敲響警鐘。在固態電池技術真正實現產業化之前,上海洗霸能否在業務突破與合規經營間找到平衡點,仍有待市場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