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第六屆創新和知識產權論壇上,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向外界展示了公司的技術積累與知識產權布局,同時披露了專利公開與商業化方面的最新成果。他強調,開放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并非相互排斥,而是推動科技進步的兩大驅動力。
論壇期間,華為揭曉了第六屆“十大發明”評選結果,涵蓋計算、操作系統、存儲、通信等多個關鍵領域。這些發明不僅體現了華為在核心技術上的突破,也為行業帶來了顯著的商業價值。例如,Scale-up超大規模超節點算力平臺通過全對等互聯架構,實現了資源的高效調配與共享,使數千個AI處理器能夠協同工作,大幅提升計算效率。鴻蒙全棧架構創新技術則通過軟硬件協同優化,為用戶提供了流暢、安全的全場景使用體驗。
在折疊設備領域,華為通過天工鉸鏈系統、柔性屏等技術的革新,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三折疊手機和最大商用折疊屏PC,重新定義了移動設備的形態與功能。短距光互聯技術則通過光芯片、光電鏈路和網絡系統的創新,解決了傳統電互聯在可靠性、時延和功耗方面的瓶頸,為智算集群的規模擴展提供了核心支持。
存儲技術方面,華為的新一代超高容量和性能SSD通過全棧創新,實現了存儲系統容量密度的四倍躍升和性能的倍級突破,支持百TB級數據的小時級恢復,為AI系統的高效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在無線通信領域,GigaGreen RAN技術通過多頻段共享架構和數模對消架構,顯著降低了能耗和干擾,提升了用戶體驗和頻譜利用率。
輔助駕駛技術方面,華為突破了傳統技術的限制,結合導航地圖信息和實時車端感知能力,實現了“看得懂路、看得懂物、開得類人”的輔助駕駛體驗。昇騰親和數學推理加速技術則通過“以數學補物理”的創新思路,最大化發揮了昇騰芯片與服務器的能力,為大模型推理提供了極致性能。
在光接入領域,華為的50G PON關鍵技術基于創新的系統架構和光電器件設計,構建了高性能、低成本的接入網系統,引領了產業升級。紅楓原色影像技術則通過陣列多光譜顏色處理架構,實現了成像色彩的真實還原,讓手機攝影“所見即所得”。
數據顯示,2024年華為新公開的專利數量達到3.7萬件,創歷史新高。同時,公司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與商業化,2024年專利許可收入約為6.3億美元。截至2024年底,華為在全球范圍內累計持有超過15萬件有效授權專利,連續十年位居世界知識產權組織PCT國際專利申請榜首。
華為的專利技術已深度嵌入全球智能終端生態。在蜂窩標準領域,超過27億部5G設備獲得了華為的專利授權;在Wi-Fi領域,超過12億部消費類電子設備獲得了授權;在多媒體領域,超過32億部設備獲得了視頻編解碼器專利授權。48家《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也直接或間接獲得了華為的授權許可。
為踐行開放創新的理念,華為去年上線了“查思專利”平臺,免費為全球科研人員提供專利查詢服務。在本次論壇上,該平臺新增了“語義檢索”和“AI摘要”等功能,進一步提升了用戶體驗。同時,華為持續高強度投入研發,近十年累計研發投入已達12490億元人民幣,2024年研發費用占全年收入的20.8%,2025年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9.04%,研發強度位居全球科技企業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