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最新通報顯示,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返回任務正按計劃穩步推進。2025年11月11日發布的消息確認,空間站組合體運行狀態良好,具備持續支持雙乘組在軌駐留的能力。目前神舟二十號乘組與神舟二十一號乘組正共同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航天員工作生活秩序井然。
此次任務調整源于11月5日發生的意外情況。當日上午,工程辦公室通過官方渠道通報,神舟二十號飛船在軌運行期間遭遇空間微小碎片撞擊,技術人員立即啟動影響評估程序。經審慎研究,原定當日執行的返回任務延期實施,確保航天員生命安全成為首要考量。
應急響應機制隨即全面啟動。工程團隊按照"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原則,對飛船開展系統性安全評估,完成仿真模擬試驗和關鍵部件檢測。著陸場系統同步開展返回流程演練,各分系統嚴格遵循操作規范進行聯調測試。目前空間站資源充足,完全滿足兩個乘組長期駐留需求。
任務時間線顯示,神舟二十號飛船于4月24日成功發射,至今已持續在軌運行200天。乘組由指令長陳冬、航天員陳中瑞和王杰組成,其中陳冬成為我國首位在軌駐留超400天的航天員,累計完成6次出艙活動,創下中國航天員艙外作業次數新紀錄。
在軌期間,乘組高效執行4次出艙任務和7次設備艙外轉移作業,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成功培育出可用于腫瘤靶向治療的高純度蛋白晶體;將鎢合金加熱至3100℃創國際空間材料實驗新高溫;首次觀測到微重力環境下帶電膠體結晶形成的亞穩態結構。這些成果覆蓋生命科學、基礎物理、材料研究等多個領域。
空間環境監測數據顯示,地球軌道空間碎片問題日益嚴峻。截至2024年,直徑10厘米以上可追蹤碎片達4.4萬個,厘米級潛在威脅碎片超過百萬個。這些以7.9公里/秒高速運行的物體,其撞擊能量相當于同等質量TNT炸藥爆炸,對航天器安全構成重大挑戰。
此次任務交接過程彰顯中國載人航天成熟度。10月31日神舟二十一號飛船發射升空,次日凌晨與空間站完成快速交會對接。11月4日,兩個乘組舉行空間站鑰匙移交儀式,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任務交接程序實現標準化。目前所有在軌實驗項目按計劃推進,空間站平臺性能穩定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