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的槳聲燈影中,千年古鎮烏鎮再次成為全球互聯網界的焦點。以“共筑開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數智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吸引了來自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余位嘉賓齊聚一堂。這場持續四天的盛會,不僅展現了人工智能、數字基建等領域的最新突破,更成為觀察全球互聯網發展趨勢的重要窗口。
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的展館內,一場科技與生活的對話正在上演。智能導覽機器人“桐小烏”通過AI眼鏡為參觀者規劃最優路線,具身機器人搏擊賽引得觀眾陣陣喝彩,兩臺腦控輪椅則讓體驗者僅憑“意念”就能自如移動。更令人稱奇的是,AI中醫問診、舌苔檢測、眼部診療等醫療場景,將傳統醫學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展現出科技改善民生的無限可能。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楊遠熙感慨:“從數字化到數智化,烏鎮已成為洞察互聯網未來的關鍵坐標。”
領先科技獎頒獎典禮上,17個項目從全球400余項申報中脫穎而出。這些涵蓋大模型、智聯網、具身智能等領域的成果,印證了全球科技協同創新的活力。深度求索公司資深研究員陳德里透露,企業通過長期技術開源,不僅推動了技術普惠,更收獲了大量有價值的反饋。“我們堅信開放合作才能實現共贏,這與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高度契合。”
本屆峰會恰逢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十周年。十年來,中國通過世界互聯網大會這一平臺,與各國共同應對風險挑戰,推動網絡空間向和平、安全、開放的方向發展。烏干達新聞和信息通信技術部部長克里斯·巴里奧蒙西分享了該國實踐:通過“數字烏干達”戰略,全國光纖骨干網絡已超1萬公里,90%區域實現移動網絡覆蓋,互聯網普及率突破47%。“這些成就既源于國內持續投入,也離不開國際社會的支持。”
剛果民主共和國國務部長拉伊莎·馬盧·迪南加則強調教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數字技術是發展的高速公路,而教育是獲取機遇的通行證。”她介紹,該國正積極參與建設以教育、安全、包容為基礎的網絡空間。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也指出,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全球共創,“去年人形機器人能行走已屬優秀,今年許多產品已能跳舞表演,這是全球共同努力的結果”。
主論壇發布的三項研究成果引發廣泛關注。《為人類共同福祉構建全球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體系》提出,需構建安全、包容、權責明晰的治理框架;《全球人工智能標準發展報告》呼吁各國攜手推動標準制定;《促進全球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彌合數字鴻溝》則針對國際合作挑戰提出解決方案。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吳泳銘表示:“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化變革已取得新突破,中國自研大模型能力持續增強,AI產業化進程正在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