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中國(澳門)國際汽車博覽會上,中國中車以全產業鏈創新成果成為焦點。這家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深耕多年的企業,攜兩款適配澳門場景的新能源車型及核心零部件亮相,展現從材料研發到整車制造的技術突破,為城市公共交通注入高鐵品質基因。

針對澳門地形特點與旅游城市需求,中國中車推出12米低地板電動巴士。該車型采用靜音優化技術與高效節能動力系統,其低地板設計方便行動不便者上下車,全景車窗與人性化座椅布局兼顧舒適性與視野通透性。現場技術人員介紹,車輛通過輕量化復合材料應用,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時降低能耗,完美契合澳門狹窄街道與高頻次運營場景。
另一款8.5米純電動公交車則聚焦高密度客流需求。通過創新性結構布局與客艙均流技術,該車型有效解決電池溫差問題,確保客艙溫度均勻。內飾設計借鑒軌道列車經驗,采用模塊化座椅與智能照明系統,營造現代化出行空間。數字化管理系統可實時監控車輛狀態,為運營商提供精準運維數據支持。
核心零部件展區,EMB電子機械制動裝置與鋁陶制動盤吸引專業觀眾駐足。這兩項技術突破代表新能源汽車制動系統發展方向:EMB裝置實現線控制動響應速度提升30%,鋁陶制動盤則在減重40%的同時將耐熱溫度提高至800℃。技術專家曾梁彬表示,此類產品已形成從材料到系統的完整知識產權體系,正在推動商用車制動系統向智能化、輕量化升級。
在材料創新領域,中國中車展示的碳纖維復合材料、高性能陶瓷基板等成果引人注目。這些材料具有高強度、耐腐蝕、抗沖擊等特性,已應用于新能源商用車底盤、電池包等關鍵部位。實驗數據顯示,采用新型復合材料的車輛結構重量降低25%,續航里程提升12%,振動噪聲水平下降8分貝。
據介紹,該企業已構建覆蓋"芯片-器件-模塊-系統-整車"的完整產業鏈,在澳門展出的技術成果均實現自主可控。其旗下中車戚墅堰所更確立"雙源雙道雙融"戰略,將軌道交通領域積累的材料技術、制造工藝向新能源商用車遷移,形成跨領域協同創新模式。目前相關產品已進入港澳及東南亞市場,為城市交通綠色轉型提供中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