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我這車最近踩油門反應慢,怠速還抖得厲害,是不是出啥問題了?”車主李先生皺著眉頭,向修配廠老師傅描述著愛車的異常。老師傅掃了眼儀表盤,不緊不慢地說:“積碳了,清理一下得三百塊。”李先生心里一緊,這價格讓他有些猶豫。回家后,他在老司機群里翻出不少DIY清理積碳的方法,決定自己動手試試,結果只花了八十多元,問題就解決了。

李先生的車已經開了五年,平時主要用于上下班代步,單程不過三公里。這種短距離行駛,讓燃油無法充分燃燒,膠質和雜質逐漸附著在噴油嘴和節氣門上,形成了厚厚的一層積碳。李先生回憶說:“拆開節氣門一看,上面的積碳硬得像石頭,難怪車會沒勁。”
之前,李先生也聽說過“拉高速清積碳”的說法,還特意跑了一趟城郊高速,把轉速踩到四千轉跑了半小時。可回來后,車子的狀況并沒有改善。后來他才知道,這種方法只能讓燃油燃燒得更充分,減緩積碳的產生,但對已經形成的積碳卻毫無作用。
DIY清理積碳,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復雜。李先生在網上花了三十多元買了一瓶節氣門清洗劑,又準備了十字螺絲刀、扳手和一塊不掉毛的舊毛巾。為了防止清洗劑刺鼻的氣味沾到手上,他還特意戴了副手套。
清理節氣門時,李先生發現得先松開進氣管的卡扣。一開始他沒找到訣竅,掰了半天也沒動地方。后來才發現,得按住卡扣上的小凸起再拔。拆下節氣門后,他看見邊緣全是黑色的積碳,用指甲一摳都發硬。于是,他往毛巾上噴了些清洗劑,對著積碳來回擦拭。擦了兩三遍后,節氣門的金屬本色就露了出來。
“擦的時候可得小心,千萬別把清洗劑直接噴在節氣門上再擦,萬一流到發動機里就麻煩了。”李先生提醒說。他擦的時候就有幾滴順著縫隙往下滴,嚇得他趕緊用紙巾堵上。還有,清洗的時候別用硬東西刮,節氣門是精密部件,刮花了反而影響進氣。
清理完節氣門,李先生又處理了噴油嘴和油路。他買了瓶幾十元的燃油添加劑,選的是清潔型的。加的時候他特別注意,要在油箱快空的時候加進去,然后再加滿油,這樣添加劑能和燃油充分混合。
加完添加劑后,李先生特意跑了趟遠路,正常勻速行駛。大概跑了一百多公里后,他明顯感覺車好開了,踩油門的遲滯感沒了,怠速也穩當了不少。算下來,總共只花了八十多元,比修配廠的三百元省了兩百多元。
不過,李先生也提醒說,如果積碳特別嚴重,比如車已經出現啟動困難、油耗飆升的情況,那還是別DIY了。他鄰居大哥的車就是積碳太多,自己洗節氣門的時候沒處理好,導致怠速不穩更嚴重了,最后還是花了五百元去修理廠拆洗。
“預防積碳其實比清理更重要。”李先生說。他現在盡量避免短距離行駛,要是就買個菜,干脆騎自行車。加油也固定去中石油、中石化,之前圖便宜加過一次私油,車抖得更厲害,后來再也不敢了。還有,原地熱車也別太久,現在這天,打著車等個半分鐘就走,怠速熱車最容易積碳了。
李先生的方法親測有效,身邊好幾個朋友都跟著學了,反饋都不錯。他想知道,大家平時都是怎么處理積碳的?花了多少錢?有沒有踩過什么坑?歡迎在評論區聊聊,讓大伙也避避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