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最新發布的行業分析報告顯示,蘋果公司或將在2040年前切入人形機器人賽道,并有望打造出年營收達1330億美元的新業務板塊。這一預測基于蘋果在硬件研發、AI芯片設計、供應鏈管理及品牌生態構建方面的綜合優勢,分析師認為其具備向消費級機器人領域延伸的顯著潛力。
報告特別指出,蘋果可能將"家庭機器人"定位為繼iPhone、Apple Watch和Vision Pro之后的第四大硬件增長極。通過整合現有技術儲備,蘋果有望在高端市場復制其產品生態的成功模式,為消費者提供與智能家居深度融合的機器人解決方案。
研究團隊通過建模分析預測,若蘋果采用與Vision Pro相近的定價策略和生態布局,當產品滲透率達到現有iPhone用戶群的5%時,到2040年該業務板塊的年收入規模將突破千億美元級別,利潤率有望保持高端硬件產品的平均水平。這一預測建立在AI技術持續突破和傳感設備成本下降的基礎上,報告認為到2040年人形機器人將成為家庭消費市場的標配產品。
盡管前景樂觀,報告也提示了多重風險因素。其中制造成本控制、能源效率優化以及全球法規監管是主要挑戰。特別是機器人產品的安全標準和倫理規范,可能需要蘋果投入額外資源進行合規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目前尚未披露任何與人形機器人相關的產品規劃或專利布局。但資本市場對此保持高度關注,認為這反映了科技行業向"后智能手機時代"轉型的趨勢。此前特斯拉推出的Optimus機器人,以及Figure、Agility等初創公司獲得的巨額融資,都顯示出產業資本對該領域的持續加碼。
分析人士認為,若蘋果最終入局,將憑借其品牌影響力和技術整合能力,加速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普通家庭的過程。這不僅能重塑消費電子市場格局,也可能催生新的服務模式和商業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