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消費互聯網的熱潮逐漸退去,產業互聯網正吸引著越來越多參與者的目光。然而,在互聯網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的當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模式和技術應用仍難以完全擺脫傳統互聯網的框架。但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特別是AI技術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產業互聯網正逐步突破互聯網的束縛,開啟新的發展篇章。
以AI為核心,探索產業互聯網的落地路徑,已成為眾多參與者的新選擇。在這一過程中,有的參與者利用AI技術解決傳統互聯網難以觸及的痛點;有的通過AI重新定義自身,尋找新的增長點;還有的借助AI激活存量市場,挖掘新的增量空間。這些實踐表明,AI正在為產業互聯網創造前所未有的機遇,參與者的增長潛力也遠超互聯網時代。
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其與產業結合的日益緊密,產業互聯網的新機遇將不斷涌現,釋放的潛能也將愈發強大。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更深刻影響了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重心。
盡管產業互聯網的概念源于消費互聯網,但其本質始終聚焦于“產業”。長期以來,人們習慣用消費互聯網的視角看待產業互聯網,導致發展重心偏離了“產業”本身。實際上,產業互聯網的核心在于推動產業的變革與升級,而非簡單套用互聯網模式。許多參與者之所以停滯不前,正是因為他們將“互聯網”視為重點,卻忽視了實現產業蝶變的關鍵方法。
AI的興起為產業轉型提供了新動力。當AI成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產業的升級不再遙不可及。參與者開始將思考重心從“互聯網”轉向“產業”,通過AI技術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實現產業的真正變革。這一過程中,產業互聯網的重心悄然轉移,新的產業形態、流程和供給方式不斷涌現,釋放出更大的潛能。
在產業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探索中,S2B模式曾備受關注。然而,受消費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人們往往以“中心化”視角解讀S2B模式,導致落地實踐時也沿用“中心化”邏輯。例如,“賦能”“改造”等概念,正是這種思維的體現。但實踐證明,單純依賴“中心化”模式無法真正詮釋產業互聯網,甚至可能將其引向消費互聯網的老路。
隨著AI的落地,其衍生的模式逐漸呈現出“去中心化”特征。AI不再局限于某個中心節點,而是深入產業和生活之中,使產業端和消費端都能受益。Deepseek的成功便是典型案例,它展示了AI如何通過“去中心化”實現產業的變革與升級,滿足消費端的新需求。
AI的浪潮還改變了產業互聯網的運行機制,使其從“由外而內”轉向“由內而外”。在消費互聯網時代,改造通常從消費端或產業末端入手,屬于“由外而內”的過程。這種機制雖能帶來短期變化,但難以觸及產業前端,導致發展陷入瓶頸。而AI的成熟使產業互聯網開始從產業前端入手,實現貫穿始終的改造與升級。這種“由內而外”的機制釋放的潛能遠超以往,為產業互聯網開辟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如今,AI正引發一場全新的變革,產業互聯網也在此浪潮中打開新機遇。隨著這些機遇的涌現,產業互聯網釋放的潛能將遠超消費互聯網時代,一個更具想象力的時代正悄然來臨。在這一過程中,AI不僅是推動者,更是產業互聯網變革的核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