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戀社交領域迎來新動態,米連科技近日向港股遞交招股書,其旗下核心產品“伊對”的成長性與潛在風險引發市場關注。這家以“紅娘”模式切入婚戀市場的企業,正試圖在資本市場上講述一個高粘性、高付費率的商業故事。
數據顯示,米連科技2024年營收突破20億元,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達49.5%。這一成績背后,是龐大的單身人口紅利——2024年我國單身人口達2.4億,占總人口17%,其中20-40歲適婚人群超3億。婚戀市場的天然高付費特性,為米連科技提供了增長土壤: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從10.34億元增至19.17億元,同比增速分別達129.5%和85.9%。
“伊對”的商業模式圍繞“紅娘”展開。用戶累計參與50小時音視頻連麥即可申請成為主持人,通過引導男女用戶文字或視頻聊天收取費用。據媒體報道,每條文字消息收費0.3元,每分鐘語音或視頻收費3.5元。這種三方互動模式顯著提升了用戶粘性——2025年上半年,伊對貢獻了公司超75%的營收,累計擁有超18萬名主持人用戶,紅娘分成金額達8.8億元,占營業成本超90%。
但高分成模式也埋下隱患。招股書披露,紅娘收入分成比例在20%至52%之間,這種強依賴性意味著核心產品若出現負面問題,將對公司業績造成重大沖擊。更嚴峻的是,營收驅動下的婚戀社交可能滋生誘導消費甚至詐騙風險。社交平臺和第三方投訴平臺上,涉及“誘導消費”“感情詐騙”的投訴屢見不鮮,中國裁判文書網也披露過疑似伊對用戶涉及的婚戀詐騙案件。
為應對風險,米連科技已采取技術反詐措施。通過大數據智能算法建立風險識別模型,提煉誘導投資、虛假理財等高風險行為特征,構建動態安全屏障。公司還在探索付費模式創新,例如從依賴虛擬禮物轉向一次買斷制,或打通電商消費平臺豐富送禮場景,以提升用戶門檻、增加不法分子經營成本。
監管層面已釋放信號。2024年,網信辦要求婚戀平臺“不得以虛擬禮物作為情感價值導向”,并強調“相親活動不得娛樂化”。這迫使米連科技重新思考變現路徑——在虛擬商品增值之外,尋找更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從估值角度看,已上市的情感社交平臺提供了參考。以陌陌母公司摯文集團為例,其2025年Q2收入26.2億元,同比下降2.6%,付費用戶從720萬降至350萬,當前市值約85億元人民幣。按PS估值法,若米連科技以2024年收入計算,1.5-3.0倍PS對應估值區間為47.5億-59.3億元;按PE估值法,15-18倍PE對應估值區間為75億-90億元。但考慮到市場對陌生人社交商業化上限的擔憂,以及婚戀話題的敏感性,其最終估值可能面臨風險折價。
輿情風險是另一重考驗。婚戀詐騙案例頻發,當平臺用戶規模突破千萬級甚至億級時,以“紅娘”為核心的付費模式可能引發社會討論,尤其是涉及“男女對立”等敏感話題時,平臺過度商業化或遭反噬。如何平衡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將成為米連科技赴港IPO后的重要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