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西深山的崇山峻嶺間,三峽集團湖北能源旗下的溇水水電公司正悄然掀起一場科技變革。該公司管理的江坪河、芭蕉河兩座水電站,近期迎來了7位特殊的“新同事”——智能巡檢機器人。這些機械新成員的加入,不僅改變了傳統水電站的運維模式,更在行業內引發了廣泛關注。
溇水公司作為三峽集團在鄂西地區的重要能源企業,肩負著水利水電工程開發建設與電站運營管理的重任。自2021年完成區域整合后,該公司統籌管理江坪河、洞坪、芭蕉河、鎖金山四座電廠,總裝機容量達66.2萬千瓦。其中,江坪河電站以45萬千瓦的裝機規模成為溇水干流的龍頭電站,而芭蕉河電站則以5.1萬千瓦的裝機容量,通過一級、二級電站的協同運作,為當地提供穩定電力支持。
盡管在湖北能源的業務版圖中,這兩座電站的規模并不突出,但它們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探索卻走在前列。隨著三峽集團2023年全面推進科技創新戰略,溇水公司積極響應,加大科創投入,激發員工創新活力。四個電廠形成“比學趕幫”的良性競爭氛圍,智能巡檢機器人的應用正是這一背景下的重要成果。
傳統水電站的巡檢工作依賴人工完成。巡檢員需手持電筒與記錄本,穿梭于機組設備之間,通過眼看、鼻聞、耳聽、手觸等方式判斷設備狀態,并手動記錄儀表數據。這種模式不僅效率低下,且對人員經驗要求極高,部分高危區域的巡檢更存在安全隱患。
如今,江坪河與芭蕉河電站的巡檢場景已煥然一新。智能機器人憑借2米高的機械臂與靈活的“頸部”轉動,能夠精準讀取屏柜上密集的儀表數據;其“爬行”功能可深入人工難以觸及的角落,自動采集設備狀態、溫度、壓力、聲音等關鍵參數,并通過高清攝像頭拍攝現場照片,實時上傳至分析平臺。這種“無死角”的巡檢方式,徹底顛覆了傳統模式。
江坪河電廠廠長楊奎介紹,智能巡檢機器人已實現全廠生產區域的覆蓋,支持定時與遠程雙模式巡檢,大幅替代了人工重復性高、危險性大的工作。電廠還部署了智能安防系統,未來將與能源管理、反“三違”系統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助力節能降耗與本質安全建設。
芭蕉河電站的機器人團隊則以“高效”著稱。三臺機器人(一“胖”兩“瘦”)僅需2小時即可完成原需2名員工全天的工作量,且每日可執行4次巡檢任務。2022年入職的青年員工李仁均,作為人工智能專業人才,主導了芭蕉河電站的智能改造項目。他通過兩年時間深入學習巡檢業務,編寫了4萬余字的改造建議書,將巡檢內容細化為數字、位置、溫度、聲音、氣味五類信息,并據此對設備與環境進行分類改造,為機器人設定精準巡檢路徑。
芭蕉河電廠廠長林露表示,智能機器人的應用顯著提升了數據檢測的準確性,釋放的人力可轉崗至更具創造性的工作。目前,電廠正以智慧電站建設為目標,同步推進GIS數智化改造、智慧工器具管理、智能工具間建設、可控防雷與雷電監測等專項工作,全面夯實智能電站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