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橫店舉辦的愛奇藝首個虛擬攝影旗艦棚開放日活動中,虛擬制作技術成為影視行業關注的焦點。這場吸引了近200名資深從業者的盛會,不僅展示了愛奇藝在虛擬制作領域的最新成果,更通過一線創作者的實踐分享,揭示了這項技術如何重塑影視創作生態。
愛奇藝副總裁朱梁在活動中明確提出"技術實用化"的發展路線。他強調,國內虛擬制作不應盲目追求規模與復雜度,而要聚焦于提升創作效率的工具開發。數據顯示,2025年愛奇藝虛擬制作項目數量同比增長125%,并首次全流程參與頭部院線電影制作。值得關注的是,AI技術已深度融入創作流程,從概念設計到3D場景掃描,形成完整的技術賦能鏈條。
作為行業先行者,愛奇藝自2021年起已完成十余部商業劇集的虛擬制作。其自主研發的IQSatge平臺集成了20余項專利技術,獲得北京市智慧廣電重大獎勵及電影金數字榮譽。該平臺首創的防水置景轉臺和LED快拆結構,突破了傳統拍攝中水景與多角度拍攝的技術瓶頸。朱梁透露,旗艦棚實拍價格已下調至3.5萬元/天,并提供從方案設計到現場監制的全流程服務。
在圓桌討論環節,多位創作者分享了虛擬制作的實際應用體驗。長信傳媒董事長郭靖宇透露,《唐朝詭事錄之長安》中運用虛擬技術實現了復雜夢境場景,其效果促使新劇《煙雨神游記》大幅增加虛擬制作比重。他認為,這項技術最大的價值在于拓展美學表達的可能性,"將傳統拍攝中的不可能變為可能"。
恒星引力導演杜林以《天地劍心》中的"修羅堂"場景為例,說明虛擬制作如何解決實體搭建的空間限制。"這個地宮結構在劇情中分量極重但戲份有限,虛擬技術讓場景精準落地且效果直觀。"視效指導葉子則提醒創作者注意流程管理,"前期準備需要更強的計劃性,但技術門檻已大幅降低"。美術指導張繼堯建議新入局者:"先有值得嘗試的好創意,再做好成本控制設計。"
技術演示環節成為活動高潮。通過Apple Vision Pro設備,嘉賓"穿越"至《大夢歸離》的觀象臺,在數字資產構建的沉浸空間中轉動日晷感受劇情氛圍。這種虛實交融的體驗,直觀展現了虛擬制作"所見即所得"的核心優勢。朱梁特別提到,AI輔助的3DGS模型重建速度已達傳統方式的百倍,愛奇藝數字資產庫已積累3萬余件自主版權素材,這些資源正反向賦能游戲、VR等跨界開發。
在《唐朝詭事錄》全感劇場的案例中,基于高精度數字資產開發的線下體驗項目,其沉浸感較同類產品顯著提升。這種虛實資產的雙向流通,預示著影視工業化的新可能。朱梁總結道:"關鍵在于找到技術與創作的契合點,讓科技真正服務于藝術表達。"隨著虛擬制作進入量產階段,中國影視創作正迎來工業化與智能化雙重驅動的新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