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寒冬的清晨,當氣溫驟降至零下三十度,新能源汽車車主們往往會面臨一場特殊的“考驗”。打開車門,刺骨的寒意瞬間襲來,此時,車輛能否順利啟動、續航是否會大幅縮水,成了車主們最關心的問題。曾經,新能源汽車在極寒天氣下的表現,讓不少人對它望而卻步,甚至有人將其視為“天敵”。

有位東北的車主就曾遭遇過這樣的尷尬。去年冬天,他像往常一樣準備開車送孩子上學,卻發現昨晚還滿電的車,續航顯示只剩不到一半。看著儀表盤上的數字,他急得直跺腳,圍著車轉了好幾圈,嘴里不停嘟囔。這樣的場景,在北方冬季并不少見,也讓許多人對新能源汽車的極寒表現產生了擔憂。
不過,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新能源汽車在極寒環境下的表現也在逐步改善。前不久,一則來自山西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當地一家企業研發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在零下三十度的低溫環境中,僅需三十秒就能啟動,并且續航里程可達五百多公里。雖然這項技術目前主要應用于重卡領域,尚未在家用車上普及,但它無疑為新能源汽車在極寒天氣下的應用帶來了新的希望。
對于普通車主來說,更關心的是如何在冬季合理使用新能源汽車,以確保其正常運行。幾位北方車主分享了他們的實用經驗,這些經驗比說明書上的建議更具可操作性。在充電方面,他們建議不要等到電量耗盡再充電,尤其是在寒冷天氣下。一位哈爾濱的車主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有一次,他在電量僅剩百分之十時去充電,結果花了兩個小時才充到百分之五十,在便利店買了三杯熱飲才熬過漫長的等待。后來,他養成了電量剩百分之三十就及時充電的習慣,充電速度明顯加快。
預熱也是冬季用車的重要環節。許多車主為了省電,往往不愿意提前預熱車輛,但這種做法其實并不明智。有位車主曾舍不得預熱,結果開車上路后,空調開了半小時,車內依然寒冷,方向盤也凍得讓人難以握持。后來,他聽從老司機的建議,提前十分鐘遠程啟動預熱車輛。雖然預熱會消耗一些電量,但上路后,續航里程的下降速度明顯減緩。他感慨道:“車和人一樣,凍僵了干活肯定不利索。”
在駕駛習慣上,冬季也需要做出調整。猛踩油門和猛剎車在冬季對續航的影響比夏季更大。有位同事的車平時在市區行駛時非常省電,但有一次冬天著急趕路,頻繁地板油,結果續航里程直接減半。空調溫度的設置也很有講究。將溫度調至二十度左右即可,過高不僅費電,還容易讓人犯困。相比之下,座椅加熱功能比空調更省電,優先開啟座椅加熱是個不錯的選擇。
停車位置的選擇同樣不容忽視。如果條件允許,盡量將車停在地下車庫,避免停放在露天場地。有位車主去年冬天將車停在露天,一晚上后,第二天啟動時電池報警,把他嚇了一跳。后來,他改停地下車庫,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問題。如果實在沒有地下車位,可以選擇背風的地方停車,并為車輛蓋上保溫罩,也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細節是輪胎的選擇。冬季路面濕滑,新能源汽車由于車身較重,對輪胎的抓地力要求更高。有人冬天仍使用夏季胎,這無疑增加了行車風險。換成雪地胎或加裝防滑鏈,可以大大提高行車安全性,這筆錢千萬不能省。
盡管新能源汽車在極寒天氣下仍面臨一些挑戰,但只要車主們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它依然可以成為冬季出行的可靠伙伴。去年冬天最冷的那幾天,一位車主開著新能源汽車外出辦事,路上遇到了不少同款車。一位大姐搖下車窗與他聊天,表示雖然冬天續航會有所下降,但相比乘坐公交,開車出行更加方便。那一刻,他深刻體會到,無論選擇何種車型,用得順手才是最重要的。
在北方,許多新能源汽車車主都有自己獨特的用車經驗,也遇到過各種鬧心的事情。有位車主曾因忘記關閉空調就下車,回來發現電量掉了百分之十五,心疼不已。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經歷或獨門絕技?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