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量子計算機這一前沿領域吸引了無數目光。與傳統計算機依靠CPU、內存等組件構建不同,量子計算機的構建方式別具一格,展現出獨特的魅力與挑戰。
另一類量子計算機則基于人造結構,例如超導電路、量子點等。此類方法將人造結構的微觀狀態的宏觀體現作為量子態。其優勢在于易于制造和操作,并且能夠借助現代半導體技術進行擴展。不過,人造材料存在缺陷,每個人造結構都有細微差異,這種差異可能引入額外噪聲或錯誤,影響量子態的穩定性。但相較于微觀粒子,人造結構的量子比特在測量和操控上更為容易,工程可行性更高。
在眾多構建方法中,超導量子計算脫穎而出,被視為最成熟且最有前景的方向之一。它在操作速度和集成度方面表現出色,技術發展也較為迅速。接下來,我們以超導量子計算機為例,深入了解其構建原理。
通過向約瑟夫森結施加特定頻率的微波信號,可向系統注入能量,使量子比特從較低能級E?跳躍到較高能級E?,或者通過釋放能量從E?返回到E?。這種對能級躍遷的精確控制,是實現量子計算基本邏輯操作的關鍵。若只施加一個“半脈沖”的微波信號,即未完全驅動量子比特從E?跳到E?,量子比特就會處于E?與E?的疊加態。通過調節微波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能夠精確控制量子比特的狀態。
由于超導量子比特的能級之間能量差極其微小,量子態對外界環境擾動極為敏感。哪怕是輕微的熱噪聲、電磁波或輻射干擾,都可能導致量子態退相干,使量子比特無法正常工作。為降低這些干擾,超導量子計算機必須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極低溫環境下運行,溫度約10毫開爾文,比絕對零度-273.15攝氏度僅高出0.01度,這是人類能實現的最低持續溫度。同時,在連接線路中需使用特殊材料,并采取精心設計的屏蔽、濾波與衰減措施,以保持能級穩定和操控精度。
構建一臺可實際運行的超導量子計算機,僅有量子比特遠遠不夠,還需完整的支撐系統。制冷和屏蔽系統用于保護量子態,控制系統用于操控量子比特,糾錯系統用于實時糾正量子系統中的錯誤。其中,糾錯系統尤為關鍵,因為量子計算的可靠性面臨兩大挑戰。
一是相干時間不足,即量子比特保持疊加態和糾纏等量子特性不被環境破壞的時長有限。要使用量子比特執行計算,其相干時間必須長于計算所需時間。盡管制冷、屏蔽等措施能延長相干時間,但對于復雜運算仍難以滿足需求。二是門保真度不足,量子門通過外部控制信號實時操控實現,量子門操作的實際效果與理想效果的接近程度即為門保真度。即便單個門操作的保真度很高,如99.9%,但在執行成千上萬次操作后,誤差仍會不斷累積,最終破壞計算結果。
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超導量子計算機的各個核心組成部分。首先是量子芯片,采用傳統半導體工藝在硅片上制作出約瑟夫森結,形成量子比特,并通過封裝引出用于控制和測量的接口。例如一個擁有2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又稱量子處理器),每個量子比特都需要引出多根線纜,如控制線、讀出線,同時量子比特與比特之間還需有耦合器(類似于開關)互聯。
制冷系統利用稀釋制冷機(一種利用氦?3/氦?4混合物實現超低溫的降溫設備,目前是人類能夠持續運行并達到最低溫度的制冷裝置,可將溫度降至約10毫開爾文甚至更低),將量子芯片及其連接線降溫至接近絕對零度。同時配置衰減器、濾波器來“凈化”控制信號,配置屏蔽裝置屏蔽外部噪聲,以盡量消除外部噪聲干擾。
以IBM Q量子計算機的制冷系統結構為例,整個結構會被放置到稀釋制冷機中。其中包含用于控制和讀取量子比特的微波導線;輸入信號經過多級衰減器以降低噪聲,輸出信號則通過低噪聲放大器放大;同時配備多層屏蔽裝置以隔絕外部輻射,并使用經過精心選擇材質的同軸電纜以保證在低溫下的可靠傳輸并最小化熱負載。從系統頂部到底部,溫度逐級降低:最上層為室溫區,最底層則可達到約10毫開爾文的極低溫環境,為量子比特的穩定運行提供條件。
量子比特控制系統將經典計算機發出的量子操作指令轉化為高精度微波脈沖,用于驅動、操控與讀出量子比特,通常包含微波發生器、混頻器、放大器和隔離器等器件。該系統接收來自經典計算機的數字控制信號,通過一系列精密的微波器件,將其轉換為能夠精確操控量子比特的微波脈沖。系統的核心在于保持極高的信號純度和時序精度,確保量子態的精確操控。
量子糾錯系統通過冗余編碼和實時反饋,檢測并修正量子計算過程中因退相干和噪聲產生的錯誤,從而延長相干時間和提升門保真度。例如,目前常用的表面碼糾錯方案,通過把一個邏輯量子比特編碼到一個二維量子比特陣列中,通過不斷測量鄰近比特之間的關聯來發現并修正錯誤,從而在硬件誤差率低于閾值的情況下延長邏輯比特的壽命。量子糾錯系統是一個經典-量子混合系統,整個糾錯環路必須實時完成糾錯,糾錯時間要遠小于退相干時間。FPGA的低延遲處理和CPU/GPU的強大算力相結合,配合精確的時序同步,確保在量子信息丟失前完成錯誤修正。
量子計算機的構建融合了物理學與工程學。粒子型方案在物理層面更為純凈,但工程實現困難;人造結構型方案(尤其是超導量子比特)在工程上更具可擴展性,但需克服噪聲與退相干問題。一臺完整的超導量子計算機,實質上是量子芯片、稀釋制冷機、控制電子學與量子糾錯系統的復雜組合,既是物理實驗裝置,也是高度工程化的系統。正是這種“從物理到系統”的完整鏈路,讓超導量子計算機成為當前最有希望率先跨越實用門檻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