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近日因一項重大發現引發關注。在剛剛結束的第24次國際洞穴科學考察中,科研團隊在該洞穴系統內新發現6具大熊貓化石,使雙河洞的大熊貓化石總數達到52具,一舉成為全球已知大熊貓化石最集中的區域。
此次科考成果于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舉行的發布會上正式公布。據科研人員介紹,新發現的6具化石分布于洞穴不同層位,其中包含部分完整骨骼,為研究大熊貓的演化歷史和古生態環境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這些化石的年代跨度從更新世早期至晚期,展現了該物種在西南地區的長期生存軌跡。
作為"亞洲第一長洞",雙河洞系統總長已超過257公里,其復雜的洞穴網絡為古生物化石保存創造了獨特條件。自1987年首次科考以來,科研團隊已在此發現包括大熊貓、劍齒象等在內的多種古生物化石,逐步拼湊出數萬年前該地區的生態圖景。此次新增的6具化石,進一步證實了雙河洞地區曾是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
專家指出,雙河洞大熊貓化石群的持續發現,對研究大熊貓的物種分化、遷徙路線及滅絕原因具有重要科學價值。這些化石不僅記錄了該物種的形態變化,還反映出不同歷史時期的氣候變遷對動物群落的影響。目前,科研團隊正對最新發現的化石進行詳細分析,相關研究成果將在國際學術期刊陸續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