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全媒體生產傳播機制與評價體系,推動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指導方針,全國各級廣電機構正加速布局新媒體矩陣,以適應媒介生態的深刻變革。在媒體渠道多元化、內容形態創新的背景下,深入分析用戶接觸習慣與內容需求,成為提升賬號用戶規模、活躍度及留存率的關鍵。
從受眾構成看,廣電新媒體平臺呈現出顯著的年輕化與高知化特征。數據顯示,80后至00后用戶占比超七成,其中90后群體占比達三分之一,10后用戶亦開始嶄露頭角。與傳統廣播聽眾相比,00后用戶規模增長超兩倍。學歷層面,高中至大專學歷用戶為主力,大專及以上學歷者占比近半,整體受教育水平顯著高于傳統廣播受眾。收入結構方面,中高收入群體占比突出,用戶“含金量”較高。
在平臺接觸習慣上,抖音與微信成為核心觸達渠道,用戶接觸率均超40%,快手、B站緊隨其后,占比超20%。值得注意的是,B站因深受年輕群體青睞,接觸率呈上升趨勢,而微博使用率則有所下降。對比省級電臺主要依托抖音、微博、微信的發布策略,用戶實際行為與機構布局存在差異。數據顯示,近八成用戶每日接觸新媒體時長在3小時以內,其中六成用戶控制在2小時以內,但相較于傳統廣播聽眾,新媒體用戶接觸時長顯著更長。
內容偏好方面,短視頻及其與文字的組合形式最受青睞,選擇占比近七成,遠超純文字或圖文形式。然而,當前廣電機構在新媒體平臺的內容投放仍以圖文為主,短視頻供給存在提升空間。廣電自辦APP的滲透率低于預期,盡管近八成用戶知曉此類平臺,但實際下載使用率不足兩成,平臺競爭力與宣傳力度需進一步加強。
從內容需求看,新聞時事、生活社交與娛樂內容構成用戶核心需求。其中,新聞類內容瀏覽率達50%,生活分享、短視頻觀看、音樂音頻、明星資訊及長視頻的瀏覽率均超30%。在短視頻細分領域,搞笑娛樂、新聞資訊與微短劇最受歡迎,美食探店、旅游資訊及生活技巧類內容緊隨其后。直播帶貨方面,生鮮食品、數碼產品與飲料酒水成為用戶最愿購買的品類,運動戶外用品、智能家居及文化用品亦具有較大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