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辦公浪潮中,遠程協作的效率瓶頸始終困擾著企業。一款名為皓麗四攝AI會議平板的新品,憑借其突破性的技術配置,正試圖重新定義智能會議的標準。這款設備究竟是技術革新的標桿,還是概念包裝的產物?通過多場景實測,其核心價值逐漸浮出水面。
傳統會議設備的攝像頭短板長期存在:單一鏡頭難以兼顧全景與特寫,導致遠程參與者如同"隔窗觀景"。皓麗四攝系統的創新之處在于,通過多鏡頭協同實現畫面智能切換。當主講人發言時,系統自動聚焦面部特寫;切換至討論環節,則無縫切換為全景模式。實測顯示,30人規模的會議室中,后排與會者的微表情與手勢均能清晰捕捉,這種沉浸式體驗極大拉近了物理距離帶來的隔閡。
聲學表現同樣顛覆認知。在模擬的30平方米會議室環境中,距離設備12米處的輕聲發言仍能被精準拾取,徹底擺脫了傳統會議中"麥克風接力"的尷尬。更值得稱道的是其AI降噪算法,鍵盤敲擊聲、紙張翻動聲等環境噪音被過濾得近乎無聲,僅保留純凈的人聲。這種技術突破使得跨國視頻會議中,不同語言背景的參會者都能獲得清晰的聽覺體驗。
AI技術的深度整合是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區別于市面常見的單一模型方案,皓麗采用雙模型融合架構,經過海量會議場景數據訓練。其功能矩陣涵蓋三大維度:實時字幕支持中英日韓等8種語言互譯,準確率達98%;智能紀要系統可自動提取決議事項、待辦清單,并生成結構化文檔;AI繪圖功能則能將語音描述轉化為思維導圖,使頭腦風暴效率提升數倍。某跨國企業實測數據顯示,使用該設備后會議后整理時間縮短60%,決策效率顯著提升。
顯示與交互層面同樣可圈可點。4K分辨率屏幕配合120Hz刷新率,確保設計圖紙、財務報表等復雜內容的精準呈現。電磁筆書寫延遲控制在8ms以內,配合智能圖形識別,手繪流程圖可即時轉化為標準圖形。這種"所見即所得"的交互方式,使得創意討論環節的效率大幅提升。
設備兼容性測試中,Windows、macOS、iOS及Android系統均實現無縫連接,藍牙、Wi-Fi、HDMI等多種接口保障了老舊設備的接入可能。全球部署能力方面,其內置的智能時區管理功能,可自動適配不同地區的會議時間,并支持多語言系統切換,為跨國企業提供了標準化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