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在廣州舉辦的新品發布會上,正式推出了第二代秦PLUS DM-i、秦PLUS EV以及秦L EV三款新車型,并同步公布了市場指導價。其中,秦PLUS DM-i新增128KM進取型,售價7.98萬元起;秦PLUS EV則推出420KM和510KM兩種續航版本,價格分別為8.98萬元和9.98萬元;定位更高的秦L EV限時優惠后售價區間為10.98-12.98萬元,并新增545KM云輦型。

此次升級中,第二代秦PLUS DM-i的128KM進取型成為焦點。該車型通過技術優化,將純電續航里程提升至128公里,完全滿足城市通勤需求。同時,借助OTA技術更新,其NEDC工況下百公里虧電油耗降至2.69升,進一步鞏固了經濟性優勢。這一改進直接回應了消費者對低使用成本的核心訴求。
與DM-i車型側重實用不同,秦L EV選擇了高端化路線。其新增的545KM云輦型搭載了比亞迪自主研發的云輦-C智能阻尼車身控制系統,這項原本應用于高端車型的技術,通過實時調節懸架硬度,顯著提升了車輛行駛的平穩性和舒適性。配合后驅布局帶來的操控優勢,秦L EV試圖在10萬元級市場中樹立技術標桿。
安全配置方面,秦L EV全系標配TBC爆胎穩行系統。該系統可在輪胎突發失壓時自動調整車身姿態,確保高速行駛的穩定性,展現了比亞迪在主動安全領域的深度研發能力。這些配置的疊加,使秦L EV不僅滿足基礎出行需求,更提供了接近豪華車的駕乘體驗。
比亞迪的雙車戰略正在重塑緊湊型轎車市場格局。長期以來,該領域由合資品牌主導,但比亞迪通過DM-i混動與純電EV的雙技術路線,成功打破了這一局面。第二代秦PLUS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和升級后的產品力,進一步加速了新能源車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進程。

市場分析指出,當前緊湊型轎車市場正經歷深刻變革。競爭焦點已從單純的品牌影響力,轉向技術先進性、智能化水平以及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的綜合比拼。比亞迪能夠在10萬元級車型上規模化應用云輦-C、高階智駕等先進技術,得益于其龐大的產銷規模帶來的成本優勢和供應鏈整合能力。
從產品布局看,秦PLUS主攻大眾市場,秦L EV則開拓品質家轎細分領域,這種差異化策略避免了內部產品線競爭,同時實現了對A級轎車市場的全覆蓋。這種精細化運營不僅拓展了市場份額,更推動了行業技術標準的提升。
比亞迪的產品策略正在引發連鎖反應。當消費者發現,用購買合資燃油車的預算可以獲得新能源車的使用經濟性,同時享受以往高端車型才配備的智能科技時,市場消費邏輯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這給尚未在電動化領域形成有效競爭力的傳統合資品牌帶來了巨大壓力,迫使其加速技術轉型或調整價格策略。
隨著第二代秦PLUS和秦L EV的上市,緊湊型轎車市場進入了全新的競爭階段。這兩款車型不僅是比亞迪鞏固市場地位的關鍵布局,更成為觀察中國汽車產業變革的重要樣本。在電動化、智能化的大潮中,中國品牌正憑借快速的技術迭代和精準的市場策略,掌握著越來越強的話語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