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搜狐青幕計劃與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聯合主辦的“影視投資與發行”主題論壇在北京落下帷幕。這場聚焦行業核心痛點的對話,匯聚了電影《長安的荔枝》出品人李亞平、中央戲劇學院教授武亞軍、《日掛中天》總制片人馬雙及《一個和四個》制片人王磊四位資深從業者,通過案例剖析與實戰經驗分享,為影視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多維思考。
在行業現狀研討環節,四位嘉賓不約而同地將“壓力”與“韌性”作為關鍵詞。李亞平用“直面變化,尋求生機”概括從業者生存法則,指出當前投資方更傾向成本可控、劇本扎實且具備作者表達的作品。馬雙結合《日掛中天》的運作經驗強調:“活下來比活得好更重要,唯有熱愛能穿越行業寒冬。”武亞軍教授則從創作、人才、技術三重維度,系統解構了電影人面臨的復合型壓力。王磊從產業經濟學視角提出,應通過長期投入穩定行業根基,激發內容創新活力。
關于投資邏輯的深度對話中,成本控制與風險對沖成為共識。李亞平透露,近年投資人首要考量已從“如何賺錢”轉向“如何回本”,這促使行業形成新的篩選標準。馬雙補充道,項目的“性價比”決定生存空間,創作者需在有限預算內精準匹配時代需求。武亞軍特別提醒青年創作者:“專業性不僅體現在藝術表達,更在于項目規劃、預算把控和團隊協作的系統能力。”
在成本管控的實戰分享環節,三位制片人貢獻了三大策略:其一,通過多項目組合運作分散風險,嚴格控制各環節成本比例;其二,構建題材多元化布局,避免同類題材扎堆導致的收益遞減;其三,依托短視頻平臺建立用戶偏好研究體系,用數據驅動內容研發與營銷策劃。李亞平以《長安的荔枝》中“荔枝送抵長安”的經典場景為例,揭示如何通過水果特寫與小景別構圖替代傳統盛宴場景,既節省群演成本又強化戲劇張力。王磊則強調“降本”本質是效率革命,需通過劇本前置優化、資源集束投入和拍攝手法創新,實現資金使用效率的根本性提升。
IP衍生開發議題引發激烈討論。武亞軍教授指出,中國電影產業過度依賴票房收入的局面亟待改變,需從“工作室思維”轉向“企業思維”,在項目策劃初期就布局多元化收益路徑。李亞平透露,《長安的荔枝》已啟動音樂劇、VR體驗項目開發,并通過商業品牌聯名、主題包裝設計等方式擴大IP影響力。但她也坦言,國內衍生品市場仍處于培育階段,需要更多成功案例積累經驗。
在談及產業未來時,嘉賓們形成重要共識:當前電影業正處于技術、藝術與商業的交叉路口,需要以開放姿態擁抱變革。論壇建議深化產學研協同機制,健全觀眾調研體系,同時加強青年電影人才系統培養和影院生態保護。作為連接行業與創作者的橋梁,“青幕計劃”將持續搭建對話平臺,為中國影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