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泡泡瑪特引領的潮玩熱潮進入冷靜期,市場目光不約而同聚焦于另一匹黑馬——名創優品。這家曾被貼上"十元店"標簽的企業,正以驚人的速度在IP競技場完成華麗轉身。其位于上海南京東路的全球壹號店單月銷售額突破1600萬元,創下全球單店紀錄,IP產品占比高達83%,這一數據徹底顛覆了行業認知。
在IP戰略布局上,名創優品展現出獨特的雙軌并行模式。一方面通過漫威、哈利波特等國際頂級IP建立市場認知,另一方面加速自有IP矩陣建設。2024年拿下日本現象級IP Chiikawa的中國獨家授權,將單價控制在29.9-49.9元區間,相比日本市場兩三百元的定價形成碾壓性優勢,引發消費者通宵排隊搶購。這種"國際IP引流+自有IP沉淀"的策略,使其年上新IP產品超萬款,全球IP銷售規模突破百億。
企業創始人葉國富親自把控的"711原則"成為產品創新引擎:每周從萬件創意中篩選百款新品,每月保持約530個SKU更新頻率。這種高頻迭代機制下,自有IP吉福特熊預計年創收3億元,潮玩品牌TOP TOY簽約的9位藝術家中,"右右醬"單品半年銷售額即達4000萬元。通過戰略收購"Nommi糯米兒"等潛力IP,企業構建起覆蓋全生命周期的IP運營體系。
渠道升級戰略同樣引人注目。從南京德基廣場的MINISO SPACE到紐約時代廣場的旗艦店,名創優品將門店打造成沉浸式IP體驗場。這種"超級門店"模式雖投入翻倍,但單店效率提升27%,存貨周轉加快。海外市場中,直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70%,占比達56%,遠超同期泡泡瑪特的海外營收規模。
行業觀察者注意到,兩大潮玩巨頭正呈現趨同化發展。泡泡瑪特泰國旗艦店與名創優品全球壹號店均出自同家設計公司,LABUBU與WAKUKU等IP在命名風格、造型設計上的相似性引發討論。但價格策略的差異依然明顯:名創優品將IP產品的性價比優勢發揮到極致,而泡泡瑪特則通過MEGA大娃、毛絨玩具等品類拓展,試圖擺脫單一盲盒標簽。
這場IP爭奪戰背后,是供應鏈效率與情感價值的深度博弈。名創優品憑借7900家門店形成的測試網絡,能快速驗證IP市場表現并集中資源打造爆款。其潮玩產品既保持十元店的供應鏈優勢,又通過設計升級滿足情緒消費需求。這種"平價潮玩"的定位,正在重構傳統零售與IP產業的邊界。
隨著TOP TOY獲得淡馬錫領投的融資,投后估值達百億港元,名創優品的IP帝國版圖持續擴張。但超級門店模式的可持續性仍待觀察:核心地段的高成本投入與邊際效用遞減風險并存,如何保持創新節奏避免同質化,將成為決定這場IP戰爭勝負的關鍵。
在潮玩產業進入深度競爭階段的當下,名創優品用數據證明:從生活百貨到情感消費的轉型并非不可逾越的鴻溝。當"極致性價比"遇上"超級IP",這場零售革命正在改寫中國消費品牌的成長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