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興以分布式架構創新為核心,先后帶領團隊完成從單機數據庫到分布式、再到云原生架構的技術跨越,其作為第一和主要發明人分別獲得8項中國發明專利和1項美國專利,主導開發9項計算機軟件著作,并以技術負責人身份完成3個國家級金融數據庫項目,構建起覆蓋事務型、分析型、集中式的全場景數據庫體系,推動易鯨捷從初創公司成長為國產數據庫領域的領軍者。
2017年的國產數據庫市場,正深陷“能用難用”的困境。外資品牌占據超80%份額,金融核心系統更是被Oracle等國外數據庫壟斷,國產產品因穩定性不足難以涉足。何振興帶領團隊駐扎研發中心,以NonStop SQL技術積淀為基礎,進行全局協同架構的開發。這款QianBaseV1版本突破性實現ACID事務與分布式一致性的兼容,解決了傳統國產數據庫要么保一致性丟性能,要么保性能丟安全的痛點。
2018年,該數據庫在某銀行測試中首次亮相。在1000用戶并發場景下,其交易響應時間較同類產品縮短50%,并實現連續72小時零故障運行。這一成績讓業界刮目相看。隨著金融、電信、電力等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加快,單一數據庫產品已難以滿足復雜多樣的應用需求。何振興敏銳地提出“場景化產品矩陣”戰略,根據不同的業務場景進行針對性突破。在金融核心交易領域,他將此前專利的跨機房鏈式轉發技術融入數據庫架構。在某大型銀行核心系統改造中,該產品支撐了日均300萬筆交易,穩定性媲美Oracle,而部署成本僅為國外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成為國內首個成功替換Oracle的金融級事務型數據庫。
這些產品不僅在性能指標上實現了對標國際一流廠商,更重要的是契合了中國本土市場的實際需求。在國內金融、電信、電商等行業,數據場景往往呈現出高峰流量集中、跨機房部署復雜、合規要求嚴格等特點。何振興帶領團隊通過自主創新,設計出適配這些復雜場景的技術方案,幫助用戶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實現系統的高可用與高可靠。這種研發模式使得易鯨捷的產品能夠迅速落地,并在多個重點項目中取得突破。
業內專家認為,國產數據庫的崛起,既需要企業戰略投入,更依賴具備國際視野和本土實踐經驗的技術領軍人物。何振興正是其中的代表,他既熟悉數據庫底層架構和分布式一致性協議的復雜性,又深刻理解中國行業客戶的獨特需求,能夠在國際標準和本土場景之間搭建橋梁。在他的推動下,易鯨捷實現了從小范圍試點到大規模商用的跨越,并為國產數據庫的產業化成熟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
在對未來的展望中何振興表示,國產數據庫要真正實現自主可控,不僅要在技術指標上達到國際水準,更要通過生態建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他強調,數據庫不僅是軟件產品,更是國家數字化發展的戰略基石。在他的推動下,易鯨捷正在積極拓展與行業用戶的合作,推動產品在更多場景中落地,同時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協同研發,不斷優化產品的可擴展性與安全性。(文:劉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