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通過其官方微博“市說新語”披露,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登記使用商品條碼的智能穿戴產品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數據顯示,該領域產品種類總數已突破18.1萬種,覆蓋企業達6000家,較2020年9月末實現品種數量91.4%的躍升,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3.9%。
細分品類中,智能耳機以12.2萬種的規模占據主導地位,年均增長14.0%;智能手表緊隨其后,2.9萬種產品實現46.8%的年均增速;智能手環以2.8萬種位列第三,但年均增速放緩至1.2%;智能眼鏡雖僅有0.2萬種,卻保持23.5%的較高年均增長率。
區域分布呈現顯著集聚效應,廣東省以15.84萬種產品占據絕對優勢,形成全國智能穿戴產業的核心基地。北京市以0.65萬種位列次席,與浙江省(0.32萬種)、上海市(0.31萬種)、福建省(0.28萬種)共同構成第二梯隊,形成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帶。
值得關注的是,智能手表與智能眼鏡兩大細分領域增速遠超行業均值。前者憑借健康監測、運動追蹤等功能的持續創新,后者依托AR/VR技術的突破應用,正在重塑消費電子市場的競爭格局。企業端數據顯示,頭部品牌通過技術迭代與生態構建,持續鞏固市場領先地位。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智能穿戴設備的快速增長得益于5G技術普及、健康管理需求提升及消費升級趨勢。隨著產品功能從單一監測向綜合健康管理延伸,市場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預計未來三年將保持兩位數增長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