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領域正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資本風暴,OpenAI近期與芯片制造商博通達成戰略合作,計劃在2026年推出定制數據中心芯片,并部署規模達10吉瓦的AI加速器。這家估值飆升的科技公司同時宣布,已與英偉達、AMD、甲骨文等企業簽訂總價值超過一萬億美元的算力采購協議,規模相當于建造20座核電站所需的能源投入。
令人困惑的是,OpenAI當前年營收僅120億美元,其資金實力與承諾規模形成巨大反差。公司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在公開場合透露正在構建"新型融資機制",并承認需要"有趣方案"支撐巨額采購。這種資本運作模式引發華爾街熱議,被部分觀察者稱為"科技史上最大規模的信任循環"——供應商先提供資金支持,OpenAI再用這筆資金購買其產品,形成閉環融資結構。
核心三角關系中,英偉達承諾向OpenAI投資最高1000億美元用于購買芯片,同時甲骨文承擔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營,其基礎設施大量采用英偉達GPU。這種循環結構下,英偉達既是OpenAI的投資者,又是甲骨文的供應商,形成微妙平衡。甲骨文與OpenAI簽訂的3000億美元云計算協議顯示,云服務商通過長期合同鎖定AI公司需求,提前投入巨資建設算力基礎設施。
產業鏈各環節呈現顯著特征:底層基礎設施提供商(如英偉達)向云服務商銷售產品,云服務商建造數據中心后向AI公司出租算力,AI公司則通過銷售模型調用量回收成本。這種模式要求AI企業前期承擔巨額算力支出,收益完全取決于市場需求。濟容投資聯合創始人任揚指出,該循環本身不具正負屬性,但顯著放大了系統杠桿效應。
AMD與OpenAI的合作更具創新性,雙方達成6吉瓦芯片部署協議的同時,AMD授予OpenAI最高1.6億股認證股權(約合公司10%股份),股份解鎖與算力部署進度及AMD股價表現掛鉤。這種"股份換訂單"模式引發市場震動,AMD股價在消息公布后兩日內暴漲40%,盡管此前空頭情緒濃厚。公司首席執行官蘇姿豐強調,該交易將提升營收利潤,為股東創造價值。
市場對訂單量的關注超過其他財務指標。甲骨文與OpenAI合作消息公布當日,盡管財報顯示營收利潤不及預期,股價仍暴漲39%。但隨后云業務利潤率引發擔憂,內部文件顯示其服務器租賃業務毛利率僅14%。濟容投資CEO劉沁東認為,市場對早期參與者利潤率下降早有預期,當前首要任務是搶占市場份額。
第三方資本成為循環運轉的關鍵推手。銀行、私人信貸和主權基金為數據中心建設提供融資支持,部分協議僅以意向書形式存在,卻能支撐企業獲取實際資金。這種"空手套白狼"的模式持續加注杠桿,若市場對AI預期轉變或宏觀經濟波動,可能導致整個循環破裂。Amont Partners管理合伙人Rob Li指出,當前AI板塊情緒火熱,資本愿意為算力價值買單。
需求側數據支撐市場信心,谷歌API處理的token數量從2024年4月的9.7萬億激增至10月的1300萬億,顯示開發者需求持續高漲。供給端英偉達Blackwell芯片價格攀升,云算力資源緊張,甚至上一代芯片價格也被推高。宏觀層面,AI被賦予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任,債務周期頂點的各國都將AI視為關鍵增長引擎。
但市場清醒認識到,情緒驅動不可持續。最終決定行業前景的是AI創造持續價值的能力,包括用戶付費意愿和企業續約率。2026年云端廠商資本開支和AI公司付費用戶比例將成為重要觀察指標,當前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資本仍在為"未來增長"故事注入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