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在上海為LABUBU十周年巡展站臺時,消費電子巨頭與潮玩新貴的跨界互動引發行業熱議。這位供應鏈管理大師與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的會面,折射出中國潮玩產業正在構建的獨特生態——一個以IP為核心、制造業為根基、零售網絡為支撐的產業共同體正在形成。
庫克中國行首站選擇潮玩展館并非偶然。蘋果供應鏈體系培育出大批制造業龍頭的歷史經驗,與當下泡泡瑪特等企業打造的產業生態形成奇妙呼應。據泡泡瑪特財報披露,其供應商數量從2022年的85家激增至2024年的13192家,這個數字背后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數百家配套企業的崛起。在東莞,丹尼玩具(龍川)有限公司二期項目總投資達5億元,規劃年產塑膠電子玩具1200萬件,這種擴張速度在傳統制造業中極為罕見。
潮玩產業鏈的特殊性在于其價值分布呈現金字塔結構。IP開發環節占據產業鏈60%以上的利潤空間,卡游2024年支付的版權費用高達7.68億元,泡泡瑪特的設計授權支出也達3.93億元。這種價值分配模式推動企業不斷拓展IP矩陣:卡游構建的70個IP中僅1個為自有IP,泡泡瑪特則通過與迪士尼、網易游戲等合作實現IP多元化。2025年上半年,與《哪吒2》的聯動使泡泡瑪特授權IP收入同比增長119%,顯示出成熟IP的強大變現能力。
制造業環節雖處于價值鏈末端,卻承擔著產業落地的關鍵任務。蘇州蘇大維格公司憑借為卡游提供3D印材技術,2024年相關業務收入激增240.83%,2025年上半年繼續保持61.98%的高增長。浙江京華激光通過卡游配套業務開辟新增長極,計劃在紹興投資建設年產2萬噸UV光刻材料項目。這些案例表明,即便是利潤率10%左右的代工環節,也能通過技術升級和規模擴張獲得發展機遇。
產業生態的重構正在改變企業競爭策略。泡泡瑪特采取"直接投資+深度共創"的雙軌模式,既戰略入股丹尼玩具等核心供應商,又與Hitcard等企業聯合開發POPCARD產品線。卡游則在浙江、東莞布局6個生產基地和1個物流中心,形成覆蓋卡牌、文具、包裝的多品類生產體系。這種垂直整合趨勢使供應商面臨雙重挑戰:既要應對品牌方自建產能的競爭,又需滿足日益精細化的工藝要求。
技術瓶頸成為制約產業升級的關鍵因素。日系卡牌采用的3D光柵印刷、絲印熱燙金等工藝,對國內企業仍屬技術難題。包裝印刷行業雖整體水平與國際接軌,但在卡牌精細度處理上存在差距。更嚴峻的是標準化缺失問題,大量玩具工廠尚未實現全自動化生產,產能受季節性波動影響顯著。泡泡瑪特正在推動的供應鏈數字化改造,旨在通過訂單穩定化幫助工廠提升運營效率。
出海戰略為產業鏈帶來新增長點。卡游近日宣布進軍美國集換式卡牌市場,泡泡瑪特則在東南亞開設多家海外門店。品類拓展方面,兩家企業均突破傳統邊界:泡泡瑪特產品線延伸至珠寶、服飾領域,卡游開發出文具、人偶等新品類。這種多元化布局既分散經營風險,又為配套企業創造新的業務機會。
產業生態的進化正在重塑商業規則。當泡泡瑪特高層頻繁考察東莞制造基地,當卡游為一張卡牌投入數十道工序,中國潮玩產業展現出超越簡單代工的產業抱負。這種轉變既包含對蘋果模式的借鑒,更蘊含著本土企業的創新探索——在IP開發與制造升級之間尋找平衡點,在文化創意與工業生產之間構建新連接。隨著產業生態的持續完善,中國潮玩或許正在書寫屬于自己的供應鏈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