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Phone 17系列在中國市場的首銷日呈現出明顯的地域分化特征。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的直營店門前再現消費者排隊盛況,部分型號開售即售罄;而深圳等地的門店則出現客流量下滑現象,黃牛收購策略也趨于保守。這場高端機型的消費熱潮,正在折射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新動態。
北京三里屯旗艦店清晨五點便有消費者排隊等候,八時正式營業時隊伍已綿延數百米。據現場觀察,約三百名顧客中多數為預約取機用戶,門店在兩小時內即宣布全系列現貨售罄。上海南京東路直營店更出現十年未見的排隊盛況,店方不得不臨時增設三組隔離欄疏導人流。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深圳益田假日廣場店僅排出四十余人的短隊,開售半小時后顧客即可無障礙進店。
二級市場的價格波動印證著機型冷熱不均。Pro Max 1TB版本黃牛加價達千元,256GB Pro機型溢價300-400元,但標準版iPhone 17和2TB頂配版卻遭遇冷遇。多名倒賣者表示,今年蘋果供貨量顯著增加,導致加價空間壓縮。"2TB版本官方價17999元,普通用戶根本不會考慮",某黃牛透露其回收價僅比官網高兩百元。
消費者購買動機集中指向產品革新。35歲的王先生花費9999元購入Pro Max,他表示全新設計的鈦金屬中框和4982mAh大電池是主要吸引力。蘋果官方數據顯示,該機型續航較前代提升28%,后置三攝系統新增空間視頻拍攝功能,這些升級精準回應了用戶對續航和影像的長期訴求。
供應鏈數據揭示市場格局變化。Counterpoint Research統計顯示,第三季度前八周蘋果中國出貨量同比下降6%,但分析師預計iPhone 17系列將推動下半年出貨量增長11%。Omdia高級分析師指出,Pro Max機型的重大設計變革可能刺激換機潮,預計該機型將貢獻全年銷量的35%,成為2026年最暢銷型號。
區域市場分化背后是消費理念的轉變。深圳黃牛僅收購512GB以上版本,且優先選擇橙色等熱門配色。證券時報調查發現,當地消費者更傾向等待雙十一促銷,而非加價購買首銷機型。這種理性消費趨勢,與北京上海的即時滿足需求形成鮮明對比。
產品策略調整同樣值得關注。原定同步發售的iPhone Air因eSIM適配問題推遲上市,這款厚度僅5.4毫米的機型或將成為折疊屏技術的前哨站。但IDC分析師提醒,其犧牲的電池容量和影像性能可能影響市場接受度,短期內難以成為銷量主力。
舊款機型降價清倉同步展開。北京直營店將iPhone 16價格下調至5399元,較發售價降低600元,16 Pro系列則已全面退市。這種新老交替的產品策略,既為新品讓出價格空間,也暗示著蘋果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