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傳回一張泛著幽綠光芒的夜空照片時,地球上的科學家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火星上竟然出現了肉眼可見的極光!這種曾在科幻電影中反復出現的場景,如今正以真實影像的形式震撼著科學界。與地球極光不同,火星的綠色光帶并非局限于極地,而是如流動的星河般在夜空中舒展,為這顆紅色星球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長期以來,火星被視為一顆“失去浪漫”的星球。由于缺乏全球性磁場,其稀薄的大氣層在太陽風的持續轟擊下逐漸流失,科學家們普遍認為火星極光僅能通過紫外線儀器觀測到。然而,去年3月18日,在杰澤羅隕石坑執行任務的“毅力號”卻捕捉到了令人驚嘆的畫面:夜空中黃綠交織的光帶如同被無形的手筆勾勒,將火星山脊的輪廓染上了一層科幻濾鏡。
這場“綠色煙花”的幕后推手,是三天前太陽爆發的一場強烈日冕物質拋射。當帶電粒子流以每秒數百公里的速度撞擊火星時,科學家們原本并未抱有太大期待——此前阿聯酋“希望號”和歐洲“火星快車”探測器均只記錄到紫外波段的極光信號。但“毅力號”的特殊觀測模式卻帶來了驚喜:通過濾除火衛一反射的眩光后,研究人員首次在可見光波段捕捉到了火星極光的真實色彩。
挪威奧斯陸大學的研究團隊指出,火星極光的形成機制與地球截然不同。由于火星沒有完整的磁場,太陽粒子直接撞擊大氣中的微量氧分子,激發出波長為557.7納米的綠色光。這種光雖然比地球極光微弱,但其存在本身已顛覆了傳統認知。“如果未來太陽風暴更強烈,且火星大氣中的塵埃濃度降低,宇航員甚至可能直接用肉眼觀測到極光。”該團隊成員表示。
對于已在杰澤羅隕石坑工作數年的“毅力號”而言,拍攝極光堪稱“兼職”。它的主要任務是通過鉆探巖石尋找古代生命痕跡,但這次意外收獲卻為科學家提供了研究火星大氣的新窗口。照片顯示,極光出現區域的氧分子濃度遠高于預期,這意味著火星大氣可能比此前認為的更“厚實”。這一發現或將重新定義人類對火星環境演化的理解。
火星極光的分布特征也與地球大相徑庭。地球極光受地磁場引導,集中在南北極附近;而火星由于缺乏全局磁場,極光可能出現在任何存在局部磁場的區域。2004年,NASA的“火星環球探測者”號首次在紫外波段發現火星極光時,科學家們曾認為這種光僅會出現在特定“磁熱點”上。但“毅力號”的觀測表明,當太陽風暴足夠強烈時,極光甚至能覆蓋大片夜空,宛如撒向宇宙的熒光粉末。
捕捉火星極光的過程充滿挑戰。科學家們經過多次失敗后發現,只有當太陽爆發高速、高能的粒子流時,極光才可能出現在可見光波段。去年3月和5月的兩次成功觀測,幫助研究團隊總結出了預測模型:通過監測太陽活動,未來或許能提前預知火星極光的出現時間。這對計劃登陸火星的宇航員而言意義重大——他們不僅能欣賞到獨特的自然景觀,還能根據極光預警規避太陽風暴帶來的輻射風險。
凝視著照片中那抹溫柔的綠色,有人開始暢想:當人類真正踏上火星表面時,是否會像科幻電影中那樣,在基地穹頂下仰望流動的極光?那些被“毅力號”帶回地球的巖石樣本中,是否隱藏著更多關于火星氣候演化的秘密?從用望遠鏡遙望火星,到派遣探測器實地考察,人類對這顆紅色星球的認知正在不斷被刷新。而這一次,宇宙用一場意外的“綠色煙火”,為我們的探索之旅增添了新的浪漫。











